2025年,电影市场真是有些扑朔迷离。陈佩斯,这位71岁的老艺术家,不仅没有被岁月打败,还带着一部小成本的喜剧片《戏台》力挽狂澜,票房一路攀升,甚至预计最终能突破5亿,甚至更高。而另一方面,陈可辛的《酱园弄》却让人唏嘘不已,虽然投入了5亿,结果却只收获了3.75亿票房,亏得让片方一度抓狂。这两部电影虽然都出自欢喜传媒,但命运截然不同,一边是逆袭,一边是亏损,这就让人不禁思考,钱真的是万能的吗?显然,观众的眼光才是最终的审判。
先聊聊陈佩斯这位老戏骨。出生于1954年的陈佩斯,家里有浓厚的表演背景,父亲陈强是银幕上的老面孔。受到家庭的影响,陈佩斯从小便浸润在表演的氛围中,1973年他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1979年,他与父亲联手合作了《瞧这一家子》,这部作品使他一跃成名,他的喜剧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到了80年代,陈佩斯继续活跃在银幕上,拍摄了许多经典影片,比如《二子开店》和《少爷的磨难》,他也开始尝试自导自演,展现了更强的创作欲望。而在春晚的舞台上,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合作更是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从1984年开始,他们的小品几乎每年都成为春节联欢晚会的标配。
进入90年代后,陈佩斯逐渐淡出银幕,将精力投入到话剧领域,1994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注于舞台剧的创作与表演。2015年,他推出了话剧《戏台》,这部作品经历了十年的打磨,最终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巡演超过300场,积累了丰厚的口碑。到2025年,陈佩斯将话剧改编成电影,隔了34年重返大银幕。这一次,陈佩斯背后投入了1亿资金,还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亲自执导并出演,阵容也十分实在,包括黄渤、姜武和尹正等实力派演员。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北京,讲述了德祥大戏院的五庆班一场乌龙演出。原本是金啸天出演主角,结果却因误认包子铺的伙计大嗓儿为金啸天,错把他推上了舞台,成了演“霸王别姬”的主角,闹出了不少笑话。电影采用了荒诞喜剧的手法,既揭示了人性中的小毛病,也表达了对艺术风骨的深深敬意。然而,这部影片的预售成绩并不理想,排片率仅为15%,甚至还被院线经理“压”到凌晨场。陈佩斯五次遭遇投资方的失约,差点彻底翻船。在发布会上的他,鞠躬求观众给机会,表示让大家久等了。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上映后,出现了逆袭。
《戏台》在7月25日首映后,票房迅速攀升,首日突破9000万,第二天更是达到3553万。到7月27日,总票房突破1.76亿,口碑也随之爆棚。豆瓣评分稳定在8.0分,观众纷纷表示,这部电影笑点密集,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情感。猫眼预测,最终票房会突破5亿,甚至有可能达到6亿。观众的反响让人振奋,特别是影片在没有大明星撑场的情况下,依然凭借扎实的剧本和强大的演员阵容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黄渤回归草根角色,姜武一口唐山话幽默全场,这种真实的呈现显然比一味堆砌流量明星更能打动人心。
与之对比,陈可辛的《酱园弄》就显得有些尴尬了。这部改编自民国奇案的电影,立项已经有七年,投入了5亿,分为上下两部进行上映。然而,首部《酱园弄·悬案》在2023年6月21日上映时,尽管阵容豪华,包括章子怡、王传君、易烊千玺等明星,票房却表现得非常平淡。影片讲述的是1945年上海的“酱园弄杀夫案”,讲述了詹周氏杀夫分尸的故事,卷入了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势力。尽管宣传火热,频繁登上热搜,影片的首映成绩却非常不尽如人意,首日票房仅为9005万,首周总票房也仅有1.73亿,最终的票房只能停在3.75亿。
更让人失望的是,豆瓣评分在5.7到5.9之间徘徊,成为陈可辛生涯中的最低评分,观众普遍吐槽剧情逻辑混乱,角色刻画浅薄。片中的易烊千玺戏份有限,粉丝觉得被欺骗。影片的香港票房也惨淡,三天才收获48万港元。这部片子的投资高达2.5亿,要想回本,票房至少得翻倍。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影片不仅亏损严重,还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不满。
这两部影片同出自欢喜传媒,但其命运却天差地别。《酱园弄》票房惨败,而《戏台》则逆袭成功。欢喜传媒的财务报表肯定一度让人头疼,但随着《戏台》的上映,情况有所好转,票房一路攀升,预计最终会带来约3亿的盈利。陈佩斯表示,观众的喜爱是他最大的回报,他没有依赖炒作,而是凭借口碑逆袭。而陈可辛则不得不继续投入其他项目,但这一波低谷可能会对他的口碑和信心造成长期影响。
从这两部影片的对比可以看出,电影市场并非只是资本堆砌的游戏,观众的需求才是最终的裁判。陈佩斯凭借《戏台》证明了,只要有好剧本和好演员,哪怕是小成本影片,也能逆袭成功。而陈可辛的《酱园弄》则提醒了我们,电影制作不仅需要豪华的阵容和高投入,更需要能够打动观众的内容。泡沫迟早会破,只有实打实的内容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立足。
回想陈佩斯这些年的艺术道路,他始终坚持话剧创作,不为外界的浮华所动。在春晚小品的黄金时代过去后,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通过话剧巡演来积累经验,雕琢自己的艺术表达。电影版《戏台》则将话剧的魅力进一步拓展,以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呈现。观众看完后,既笑又哭,情感的起伏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在剧本、演员表现,还是电影本身的打磨上,陈佩斯无不投入了极大的心血。
相较之下,《酱园弄》无论是宣传还是剧本,都显得过于匆忙和浮躁。尽管阵容豪华,但角色和剧情的肤浅却让观众产生了失望。票房虽有一定表现,但最终未能回本,亏损的数字令人咋舌。
电影市场的规律已经非常明确:资本可以吸引眼球,但只有真正的内容和打动人心的表演才能赢得长久的口碑和票房。陈佩斯的回归证明了年龄并不是问题,坚持自己艺术理想的决心才是最重要的。而陈可辛的失利也提醒我们,名导也必须接地气,不能只依赖明星阵容和大投资,内容始终是最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