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又出大新闻!《捕风追影》这部由成龙、张子枫主演的电影,终于要在8月16号登陆院线了。不过,片方的一份公告却引发了不小的波澜,竟然直接承认了这部电影是在“借鉴”2007年港片《跟踪》。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么明显的“抄袭”痕迹,难道能撑起这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吗?我敢预测,《捕风追影》票房会扑街,口碑也是一路下滑。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我这么肯定?首先,并不是因为现在港片不好卖了——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像《拆弹专家2》这种港片,都能遭遇票房低迷的困境,而影迷们看港片也都麻木了,觉得不过是老一套,缺乏新鲜感。再说,《捕风追影》作为改编自《跟踪》,从这个角度来看,已经给自己挖了个坑。
但问题更严重的是,电影的背景设定完全无法和原版契合。你看,《跟踪》里的故事发生在2007年的香港,当时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当然需要警察“狗仔队”式的跟踪才能抓住罪犯。再看看《捕风追影》,背景被硬生生地搬到了现代的澳门。你觉得这能成立吗?绝对不能!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两部电影的剧情。《跟踪》讲的是香港警察黄文展和何家宝追踪珠宝劫案的嫌疑人陈重山。陈重山这个角色是个“反侦察天才”,总能逃脱警方的追捕。那时候的技术条件,确实需要警察靠体力跟踪犯人,才能一步步逼近。但《捕风追影》里,警察却追踪一伙天才盗匪,影片中还强调了盗匪轻松躲避警方“天眼系统”。哎,这可就太离谱了——如今中国的“天眼系统”技术已经如此先进,犯罪分子想避开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说到这个,我不禁要提《捕风追影》的预告片。在预告片里,男女主角在追踪犯罪分子的过程中,竟然进入了同一个电梯。犯罪分子表现得很警觉,甚至自己要求先走一层,而男女主角则继续等下一层。这种情节,真的是典型的暴露了编剧和导演对现代侦查技术的无知!今天的科技,早就可以通过“天眼系统”追踪到犯罪分子的楼层和门牌号,根本不需要什么“同电梯”这样的老套桥段来硬凑。
你看,《跟踪》那种需要警察亲身跟踪、一路紧追的剧情,是可以成立的,因为那时没有如今的高科技。而《捕风追影》却把同样的情节放到当下,用原始的“跟踪”手法来表现,根本就没办法解释现代技术如何绕开警察的追踪。
所以,我敢说,杨子导演的《捕风追影》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当今社会的科技进步,也不理解“天眼系统”和万物互联的力量。这部电影最大的漏洞就是无法解释盗匪如何绕过这些高科技的监控,简直就像在编造故事。而且,杨子导演之前拍的翻拍片不少,这次照搬《跟踪》无疑是再一次的“翻车”表现。真正需要做的是多了解现代社会的技术,去创作更符合当下的故事,而不是一味地翻拍、借鉴老电影。
综上所述,基于剧情的漏洞和无法与现实技术匹配的设定,《捕风追影》注定是一场失败的实验。对于杨子导演而言,最迫切的任务是跳出过时的框架,真正拥抱现代科技,用更加真实的眼光去构建故事,而不是再度走向翻拍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