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圈,许多影迷可能已经察觉到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今年的暑期档,虽然评分普遍不低,但票房却表现不如预期,甚至还不如去年同期的几部作品。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今年和去年的暑期档影片表现中找到线索。
去年暑期档,几部口碑较为一般的影片竟然也成功吸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沈腾』与马丽主演的《抓娃娃》。尽管这部影片豆瓣评分只有7.1,甚至被不少观众认为是低质量的“逗乐片”,但最终其票房却突破了30亿,令人咋舌。或许正是因为小品演员的流量效应,观众似乎更愿意为这种轻松的喜剧买单。像《热辣滚烫》、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以及《独行月球》这些小品式的电影,都未能打破这种模式,尽管它们的质量远远不如观众的期待,但票房却一度攀升,甚至超出了预期。
与去年不同,今年的暑期档,几部评分较高的作品却面临了票房的严重滑坡。例如《南京照相馆》和《戏台》,尽管豆瓣评分分别高达8.6和8.0,但票房却显得异常疲软。《南京照相馆》在上映多日后,仅有五亿多的票房,甚至连《抓娃娃》的半数都不到。而《戏台》的票房更是惨不忍睹,只有区区两亿。这一现象与去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真是让人不禁感慨,电影质量并不能保证票房的成功。
分析其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为,近年来电影圈的品味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电影不再只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多的是一种“流量生意”。观众对低质量作品的宽容度,似乎成了票房的主导因素,尤其是在『沈腾』、马丽等小品演员的影响下,喜剧类型片总是能获得不小的市场份额。而那些用心打磨、剧情深刻的作品反倒被忽视了。就像《云边有个小卖部》那样,尽管豆瓣评分仅为5.0,豆瓣评分低到可以与烂片同行,但它凭借着某种因素,竟然还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最终斩获了近5亿的票房。
今年的《你行你上》,尽管在豆瓣的评分达到了6.7,在国产片中已经算是较高,但票房却让人失望,仅仅收获了8000万的票房。即使上映了十二天,突破亿的希望也显得渺茫。而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虽然表现不错,票房突破5亿,但这也无法与去年的影片相比。陈佩斯执导的《戏台》也好不到哪里去,票房低迷,实在让人感到唏嘘。
总结起来,今年暑期档的几部作品在评分上虽然亮眼,观众的口碑普遍较好,但这些高评分作品的票房表现却远远不如去年的那些评分一般的影片。尤其是在票房表现方面,简直呈现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局面。相比之下,去年那些评分在6.0左右的作品,却能够收获更高的票房成绩,这种反差无疑暴露出电影行业的深层次问题。
眼下,电影圈显然正处于一个尴尬的“怪圈”中——票房高的,往往并不是质量最好的作品,而是那些能轻松吸引观众注意的喜剧片和『明星』️流量片。若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电影,恐怕将被更多的低质娱乐片淹没。电影行业,迟早要陷入泥潭。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