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琦这辈子身边有四个女人,按进门顺序说,是黄春、槐花、杨九红和香秀。别看杨九红跟白景琦好得早,可二奶奶一直不让她进门,所以论起在白家大宅门的名分,还排在槐花后头呢。
这四个女人,说起来有不少共同点:都不是啥大家闺秀,小时候家里都挺难,吃了不少苦;嫁给白景琦后,日子都比以前宽裕多了。可最后结局差太远,俩人事半功倍逆天改命,俩人却过得一塌糊涂。这到底是为啥呢?
先说说家庭背景。黄春虽说从小被白三爷拐到教堂,没享过家庭温暖,可她有个明事理的娘和正直的哥哥黄立。为了不拖累黄春在白家的日子,这娘俩就住在郊区破屋里,一直没敢相认。白景琦打心眼儿里佩服这娘俩,尤其是大舅哥黄立,那是真尊敬。
香秀家是穷,可爹妈都是老实人。当初把香秀送进白家,也是打听清楚了才应下的,觉得只要孩子能过好日子就行。后来香秀到了嫁人的年纪,她妈还一直惦记着给她张罗。白景琦对香秀她妈虽说不上多尊敬,可也能平起平坐地打交道。
再看槐花,她妈是个疯疯癫癫的人。剧中没说她是咋被卖到白家的,想来也是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从小没人教,能凭着自己努力当上二奶奶的贴身丫鬟,也算不容易了。可白景琦压根没见过她这疯妈,自然也谈不上啥感情。
最惨的是杨九红,亲哥亲嫂子把她卖到窑子里,这种亲人还不如没有。白景琦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俩人,压根不让杨九红跟他们来往。
你看,有没有靠谱的家人托底,日子过起来真不一样。黄春和香秀背后有疼她们的娘家人,槐花无依无靠,杨九红则被家人坑惨了,这多少也影响了她们在白家的处境。
再说说她们跟白景琦在一块儿的心思。表面看都是被白景琦吸引,可内里的小算盘不一样。
黄春最简单,就想要白景琦这个人,跟着他吃多少苦都乐意。年轻时白景琦闯祸跑路,黄春二话不说跟着他去山东,住破屋吃粗粮也没抱怨过,这份真心最难得。
香秀对白景琦,尊敬可能比情爱多。俩人岁数差挺大,可香秀跟着白景琦见了大世面,眼界格局都打开了。她要嫁就得做正头太太,还明白自己得撑起白家门面、维护白景琦的脸面——后来日本人来劝降,她硬气地顶回去,就是最好的证明。说真的,黄春懂年轻时的白景琦,香秀配得上老年时的白景琦。
杨九红一开始看上的是白景琦的胆大和权势,后来就一门心思要姨奶奶的名分和荣华富贵。到了后期,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甚至想跟日本人服软,这格局就小了。
槐花呢?纯粹是听二奶奶的安排。二奶奶让她跟白景琦圆房,她就照做,自己没啥主见。所以二奶奶一死,她没了靠山,被杨九红欺负得没辙,最后只能寻了短见。
性格这东西,更是直接决定了结局。
黄春是温柔里带着股韧劲。当初跟管家说"不嫁白景琦就去死",那股子决绝劲儿可不一般;跟着白景琦在山东吃苦,也从没掉过链子;生了儿子后,跟二奶奶这个婆婆处得也不错。可惜性子太闷,受了委屈不爱说,日子久了憋出病来,身子一直弱不禁风。
香秀是真泼辣果敢。杨九红刁难她,她敢直接怼回去;嫁白景琦,非正头太太不嫁,少一点名分都不行;后来白景琦被日本人拿捏,也是她想办法周旋解围。就这股子精气神,难怪白景琦一直稀罕她。
槐花是典型的软弱没本事,偏还揣着二奶奶教的那套规矩。骨子里瞧不上杨九红的出身,可自己又没本事应付,只会硬碰硬。没解决问题的能耐,还总想刷存在感,最后把自己逼得没活路了。
杨九红是一辈子要强,可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她聪明有胆识,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运药材那事儿就能看出来,可她总揪着二奶奶不认可她、女儿不认她这些事不放。前半生跟二奶奶较劲,后半生跟女儿置气,一辈子都没舒坦过。
其实过日子就像老话说的:"择高处立,就平等坐,向宽处行。"这四个女人都算选对了白景琦这棵"高枝",可黄春和香秀做到了跟白景琦平等相处,不卑不亢;最后能真正放宽心过日子的,也就只有香秀一个。
这大概就是她们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