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宗庆后是一众媒体口中的“朴素榜样”出门坐经济舱,吃饭喝自家AD钙,工资自称每月才几千元。于是,许多普通人把他当成一种信仰:资本家也可以是“工人阶级的朋友”。他是穿中山装的亿万富豪,是吃盒饭的全国首富,是穿布鞋的“中国巴菲特”。
宗老低调朴素、民族企业家,这些标签多年如影随形。但如今看来,那些年所谓的“低调”,其实是一种演戏,忽悠百姓的人设戏。一直缄口不提的三个私生子女,突然如剧本杀里跳出来的隐藏角色,一个个自带剧情设定:有的持股高、有的经营经验丰富,有的掌握话语权……全员战力拉满。
宗庆后难道真的只有月薪几千?拉倒吧!那只不过是用自称的低薪,躲避大众对“黑心资本家”的情绪抵触,暗地里侵吞和转移资产。
当年追捧他“清廉创业”、感动于“奋斗神话”的普通人,今天看着这场狗血的豪门遗产争夺剧,被反转的剧情刺激的笑出狗叫:伪善良的背后是真狡诈、假慈悲的面具下是真恶心。
资本家从来不讲感情,讲的是利益、权力和资源。对大众的良好人设从来都是在演戏。讽刺的是,宗庆后生前最喜欢的宣传画风,就是“不贪、不争、不传私产于子女,只为国家做贡献”。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既当又立的表演不愧为戏精附体。他的“节俭”“公私分明”“不争家产”的人设,终究只是包着糖衣的麻药,让韭菜们安心被割。
谁能想到,那个动辄说“我工资才几千块”的人,背后却默默操控了庞大的股权与资产结构,可谓三十六计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叹啊,资本是最擅长伪装的演员,而群众,却往往是最容易感动的观众。
别再幻想“资本有温度”。宗庆后的崩塌,是伪装资本家的整体覆灭。节俭是装给公众看的,私底下都是奢靡无度、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生活也是混乱的,私生儿女一箩筐。所谓节俭的钱也是进了自家口袋,留给了公开的或者私生的子孙;他的布鞋也一定是量身定做、重金打造,比你舍不得穿的高档皮鞋不知贵重多少倍。
资本是逐利的,不管是高调的还是低调的,也不管它穿着的是布鞋还是皮鞋。别再把希望寄托在“资本家良心发现”上,与其幻想“资本有温度”,不如保持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不如用书籍武装下头脑。
读读金瓶梅,你会发现几千年来,人性一直未变,变的不过是一张张面孔;社会运行的逻辑一直未变,变的不过是一个个称呼;阶层的本性永远未变,上流社会多是下流之人。正是:
不怕老宗藏得深,金身里面奸险心。
人设全靠演技骗,百年过后笑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