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阳担任导演,王裕仁担任总编剧、总制片人,杨洋、金晨领衔主演的古装修仙剧《凡人修仙传》一开播就创造了优酷2024年以来开播首日热度最高纪录,第三天热度值破万,登顶多个热榜,社交平台话题不断。该剧改编自忘语同名小说,也打造出国漫IP高口碑之作,这次剧集的呈现一大特质就是将“凡人流”实现了落地。从主人公韩立的成长轨迹和他的处事哲学,到修仙世界构建所体现的社会系统,再到服化道景融入传统文化细节、跨季实景拍摄等,剧集从多个维度,让仙侠题材有了现实主义内容基因与浪漫主义价值传达。
为仙侠剧注入现实主义基因
韩立的成长轨迹实际上构建了一套“草根进阶方法论”。从青牛镇五里沟走出的他没有显赫家世,没有逆天灵根,有的只是普通人的谨慎与坚韧。在资源有限、危机四伏的修仙世界,韩立发展出了一套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实践智慧:他善于积累资源,并利用环境因素弥补实力差距,懂得在适当时候隐藏真实意图,明白示弱有时比逞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当墨大夫企图夺舍时,韩立不是正面对抗,而是暗中布局;面对筑基丹的诱惑,他能冷静分析利弊得失。这些情节设计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处世哲学中的“藏巧于拙”“以屈为伸”等思想转化为具象的叙事策略,具有可贵的现实传递意义。
同时,剧中的修仙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空间,而是一个有着严格资源分配、阶层差异、利益博弈的社会系统。黄枫谷的宗门制度、筑基丹的配额争夺、修仙市集的交易规则,无不折射出现实社会的运行逻辑。这种将仙界“社会化”的处理方式,使得观众能够以理解现实社会的认知框架来解读剧中世界,修仙不再是一种超验的幻想,而成为观察人性与社会的另一面镜子。剧集对修仙资源经济体系的刻画也极具现实感,比如,灵石不仅是修炼资源,更是硬通货,当韩立精打细算地规划每一块灵石的用途时,现代观众看到的何尝不是自己在城市生活中精打细算的影子?普通人所经历的矛盾冲突、人际关系、价值体系等一一上演,使得剧集呈现出一种少见的“社会派”仙侠气质。
多维度呈现东方美学
《凡人修仙传》在拍摄手法上也让仙侠剧更具真实感。剧集突破了传统仙侠剧拍摄场地局限,全组1300余人历时158天横跨3个季节,从酷暑到隆冬不远万里辗转浙江横店、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新疆伊犁那拉提、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贵州荔波小七孔五地取景拍摄,并采用大量航拍镜头呈现自然风光。每一次实景拍摄,都是与光影、气象、自然和人文的深度对话,更是对艺术真实感的追求,也透过镜头将祖国山河的磅礴气象、静谧诗意、治愈力量等诸多壮美无边的意境进行凝练呈现,于方寸荧屏间铺展万里河山间独特的东方气韵。
导演杨阳表示,“修仙题材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在创作时应认真走到我们悠远的历史传统文化里面去,在这个长河里面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法宝。”剧集在服化道景、剧情内容等,都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韩立初入神手谷时的生活,剧集将师徒三人在世外桃源自给自足的生活刻画得生动丰富而有趣,将极具烟火气的乡野生活通过袅袅炊烟、潺潺溪水、月下小酌等典型意象刻画出来,剧集在韩立在神手谷的修炼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医学气、形、神的统一体认知,并加入推拿、食疗、采药、晒药、制药、传统中医药泡澡、古法制丸等剧情细节。
不仅如此,剧中韩立等角色的服装纹样也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剧集以经络白描的方式绘制衣服纹样,韩立在神手谷后期的服装上则绣制了21种中草药;剧集置景则借鉴中国古典山水画中的留白、写意、散点透视等构图元素;武打动作则借鉴中国古典舞、民族舞、传统武术等元素,重构仙侠题材动作美学……剧集将仙侠题材创作深深扎根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之中,将对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以影像手段做具象化呈现,力求在展现中国文化之美。
根植传统文化输出价值表达
剧集不仅通过韩立等角色的人物塑造,传递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以不少脱胎于传统经典典籍的文句,输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思考。剧集中韩立学习的第一套功法长春诀,成为其成长进阶的入门与基础,其口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墨居仁对韩立产生深远影响的“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的处事原则,则出自《菜根谭》。此外,剧集对整体世界观的呈现,对人物行为逻辑、精神世界和思想变化的刻画过程,亦借鉴多首古代游仙诗、记梦诗、田园诗等,以返璞归真的落地感和天马行空的极致浪漫,着力体现仙风道骨的修炼生活、超脱于世的意境塑造和庞大独特的世界观。剧集通过对经典典籍的巧妙化用,将其中修齐治平、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等理念融入剧情细节,不仅传达出对普世价值的思考和对思想意境的追求,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亦体现了影视作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