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红豆泥
也是蛮意外的
欧阳娣娣最近在社交媒体的存在感很高诶,
但没想到居然大翻车…
问她是不是救过鹅的命,怎么哪里都有她👇
这回打算贴谁?
应该有新目标了吧👇
看节目播得好就强塞人,就非得多加一个女嘉宾吗👇
啊这…
路人缘怎么就差成这样了?
欧阳娣娣被讨论的原因是她加入了综艺《地球超新鲜》,
由于7月27日播出第一期时并没有她的身影,节目里也没有对她的缺席做出任何解释和铺垫,
# 下图为孙红雷填写的对同行嘉宾熟悉度的调查问卷,没有欧阳娣娣的出现。
于是当她出现在第二期节目时引起了很多人不适…
觉得膈应👇
反感节目强塞资源咖👇
因为她的加入降低了节目的综艺感👇
如果她要常驻,就打算因此放弃看节目👇
但有一说一,说节目第一期播得好第二期就强塞,这种说法有点站不住脚。
两期节目播出相隔一周,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加人和剪辑制作吧
更何况官宣定档时就写了有她👇
5月份瓜主透露常驻阵容,也有说1位00后女常驻撞档期要缺席第一期录制,👇
7月初还被偶遇和节目嘉宾在街头跳舞👇
都可以确认在第一期播出前,欧阳娣娣就已经是节目常驻。
抱着“她在节目里做了什么错事”的心态去看了节目,
有些恶意出现得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了…
李乃文摘墨镜打算模仿黄晓明时恰好有一只蜜蜂飞过,
欧阳娣娣被吓到突然叫了一声,
于是弹幕开始刷屏劝退,理由是她一惊一乍👇
游戏环节,被“杀”的人不能再吃饭,
欧阳娣娣在喊到她名字时趁乱吃了两口,
没有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这点没得说,
不过反观另一位同样趁乱偷吃的男嘉宾,
评论的画风截然不同:
“陈大小姐何时受过此等委屈”👇
甚至基于对她天然的恶感,
节目里还没出现炒cp的苗头,
就先假定节目一定会这么安排,
以此贷款攻击欧阳娣娣👇
# 与下图提到的男嘉宾无关,仅讨论贷款攻击这件事。
或是拿节目里另一位女嘉宾王玉雯的性格来踩她,
说她故意发嗲,行为不大方👇
是喜欢跟男生玩的那种汉子茶👇
前天的推文还提到王玉雯早年被攻击汉子茶的事,只能说这种针对女性的恶意没有消失,只是更换了目标。
讲道理,拿王玉雯大大方方的性格去踩欧阳娣娣不够洒脱、故意发嗲,这种行为还蛮令人不适的,仿佛女性只能有一种性格。
反观节目里的其他男嘉宾,有人e到不行,也有社恐到极致的i人,撒娇、赖皮、反应迟钝…这些都可以成为综艺效果。
两个女生的不同却被当成了攻击的理由,当拿她俩的性格来拉踩时,看似在夸王玉雯,实际上收紧了其他性格女性的生存空间,没有人能真正的赢,只是换个人被钉上去。
对欧阳娣娣恶感的来源,或许还跟她们一家的路人缘不好、
在《桃花坞》里倒贴周翊然和董思成两位男生、
知名度不算高却能频频参加综艺,是资源咖,靠姐姐欧阳娜娜的人脉进娱乐圈等种种因素。
不过参加鹅系选秀《创造营亚洲第一季》并顺利出道,
# 组合名是精灵少女Gen1es,上排左一为欧阳娣娣。
舞蹈实力在女团中的不算拉胯,
会出现在鹅系综艺里倒也不算太突兀?
能理解部分观众不想让节目第一期形成的氛围被打破,对新成员的加入有些抗拒。
今天全女综《女子推理社》第三季,也因为有新成员的加入,被大规模抵制登上了热搜。
但一个两季节目固定嘉宾只有6位突然加人,和一个只播了一期,还是因为撞档期缺席录制第二期加入的情况不同。
并且对于欧阳娣娣的不满,
已经上升到呼吁着“只有一个常驻女嘉宾就可以了”、
“两个女生很违和”这种地步,
何尝不是在压缩女性的生存空间。
在欧阳娣娣加入前,节目常驻嘉宾的男女比例是6:1,差距很大,
而加入后只是多了一位女嘉宾就要面临着被攻击和被驱逐的处境,
甚至还出现了“为什么不全请男嘉宾”这样的言论…
会出现这类发言,本质上还是默认综艺领域应当是男性的主场,早已习惯这类不平等与压缩,且不觉得奇怪。
毕竟除了选秀之外,多位男嘉宾➕一、二位女嘉宾,是很多综艺的默认配置。
《现在就出发》只有金晨一位女常驻👇
《奔跑吧》上一季常驻嘉宾的男女比例为6:2👇
# 这一季才多了个孟姐。
# 早期更是只有baby一个女常驻。
更不用说含女量为0的早期《极限挑战》、
现在的《五哈》。
就连《脱口秀》类节目,早期也以男性为主导,对女性的待遇并不友好,
直到行业塌房重建后才有了向平视看齐的迹象。
对这种配置早已习惯,所以当有新的女嘉宾加入时,反而被视为破坏原本的平衡。
当一个女性的位置被占领后,其他加入的女性就被视为多余。
而在这类节目中能被“包容”的女常驻们,又通常只能有一种指定的性格,足够大方、洒脱、豪爽,否则极易被贴上绿茶、汉子茶、作精的标签。
对女嘉宾的期待,也只是落到“保持点缀感”。
而行业也默认这样的结构是合理的,为了让结构合理化,甚至会给出不可理喻的理由。
2025年,《向往的生活》导演王征宇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自己所有的综艺节目、固定嘉宾很少用女艺人,理由是男艺人比较好做,而女艺人比较麻烦。
做男孩的节目特别爽,能够互怼互骂,是兄弟情义,
而女艺人心里有千根针。
可以直观地看到,全男综、以男嘉宾为主导的综艺,长期被默许存在甚至推崇,很轻易就能被包装成兄弟情谊。
主题也很多,可以旅行、冒险、聊闲天。
而全女综的概念在近几年才冒出,且必须被冠以“女性主题”,话题要足够宏大才能合理化它的存在。
全男综艺不用强调就被接纳,全女综则需要反复强调这种“特殊性”的存在,就足以说明差距。
对男性情谊的期待也和对女性情谊的期待不同,
前者通常是兄弟情深,互怼互助;
后者则常陷入宫斗环节,构造出各种“学”,合理化塑料姐妹花的猜疑,等待抓马出现。
节目的宣传也有这种偏向,
就拿《浪姐》来说,
本是传递女性无畏年龄勇敢追梦的主题,
但开播时最被期待的还是姐姐们如何开撕,
播出后登上热搜的也多以斗争为主,
导致每年都在换不同的姐姐走相同的流程,
观众也对这样的环节习以为常。
从部分言论中也能看得出来,问题也许并不出在欧阳娣娣做错了什么,而是在于对这种设定的习惯。
看似是在挑她的“个人问题”,实际上更多是对一种被习惯化的综艺生态的捍卫。
早已习惯了让女性在综艺里“少一点”,却从没认真想过,为什么她们不能多一点。
所以欧阳娣娣的这次“翻车”,一部分来源于恶感累积,另一部分更像是踩中了某种默认的规则。
就像有人反击针对她的恶评一般,
换个真“弟弟”,可能就不一样了…
欧阳娣娣自己估计也没想到,
她在《桃花坞》吃不到的那个鸡腿,
来到新节目也吃得不安心。
最后一句
21岁的年纪在节目里放得开,是缺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