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南京照相馆》无疑是一个耀眼的黑马。该片自上映以来,票房表现强劲,已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信心的“定心丸”。截至目前,《南京照相馆》已连续多日突破亿票房,并一举登顶暑期档票房榜。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将超过32亿元。
作为其中的投资方之一,幸福蓝海的股价也因此迎来飙升。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幸福蓝海股价连续三次触及20%的涨停板,累计上涨超过70%,市值一度增加34亿元。然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该公司在《南京照相馆》的五大出品方中仅排第五位,股价飙升的背后,炒作的成分不容忽视。
暑期档的低谷与“黑马”崛起
今年的暑期档原本并未给业内带来太多期待。从6月上映的《酱园弄·悬案》到陈思诚监制的《恶意》,这些影片的表现都远未达到预期。《酱园弄·悬案》高开低走,票房目前仅为3.75亿元,难以进入竞争行列;而悬疑片《恶意》也在尾声阶段,最终票房预计不会超过2.6亿元。此外,饶晓志导演的《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也未能续写前作的辉煌,首日票房仅有957万,最终的票房仅为5000万左右。
直到7月18日,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上映,为暑期档带来了一丝生机,平台一度预测其票房有望突破9亿元。然而,真正的“黑马”却是《南京照相馆》——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凭借强大的历史题材和良好的观众口碑,一上映便突破6000万票房。接下来的几天里,影片票房屡创新高,连续日票房突破亿元,迅速占据了暑期档的票房冠军。
投资方股价的暴涨与市场警惕
随着《南京照相馆》持续走高的口碑和票房,几乎所有投资方的股价都迎来了上涨,尤其是中国电影和横店影视等上市公司。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幸福蓝海。这家江苏广电旗下的公司,在《南京照相馆》上映前一天股价便迎来20%涨停,而7月28日和29日,又接连收获涨停,股价从11.89元一度飙升至21.10元,市值增加超过34亿元。
但仔细查看数据可以发现,幸福蓝海股价上涨的背后存在不少炒作痕迹。通过28日盘后的龙虎榜数据,幸福蓝海的股东结构明显出现大量游资的身影。29日,交易量更是大幅放大,全天成交额达12.71亿元,换手率高达16.37%。
幸福蓝海的历史曲折
幸福蓝海成立于2016年,是江苏广电旗下的一家影视制作发行公司,主攻影视剧制作和电影院线经营。在上市之前,公司依靠在江苏省内的稳固市场份额,每年都能实现近亿元的净利润。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进驻,幸福蓝海希望通过收购扩展规模,尤其是在影视剧制作方面的短板。
2017年,幸福蓝海以7.2亿元收购笛女传媒80%股权,试图借力该公司强大的剧本孵化体系。然而,这次收购却为公司带来了一场灾难。在2018年底,幸福蓝海发现笛女传媒的应收账款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其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最终,幸福蓝海将笛女传媒的原股东告上法庭,历时四年多才最终胜诉。
然而,这一事件仍给幸福蓝海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自2025年起,幸福蓝海已连续五年亏损,总亏损额高达10亿元。直到2024年,公司才宣布笛女传媒的股权被彻底剥离,才算将这个“烫手山芋”丢掉。
未来展望
尽管幸福蓝海的过去充满了坎坷,但今年公司经营状况有所回暖。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40.4%;归母净利润也大幅增长,同比增长694.06%,达到了7053万元。随着《南京照相馆》票房的持续上涨,幸福蓝海的股价依旧有可能继续受益,但与此同时,市场也需警惕其过度炒作的风险。
《南京照相馆》不仅为暑期档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幸福蓝海带来了可观的回报。然而,影视行业的风云变幻,这场资本与电影的博弈依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