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某大”这四个字,说到底,是他设下的心理战。他需要一个假想敌,给观众一个“骗子横行”的情绪出口,同时也把自己塑造成“唯一清醒的实干者”。这是熟悉的叙事结构,伟光正的受害者,和一个被群嘲的对立面——只是这回,剧情反转得有点快。
如果“车圈某大”是一道选择题,那蔚来刚刚划掉了一个错误答案。7月28日至8月3日,仅交付3天的乐道L90,就杀入大型SUV销量周榜第三,销量达1976台,仅次于问界M8、M9的7天销量。这,是“要爆雷”的样子吗?
这句“车圈某大”的耸人听闻的论断,自从被喊出来那天起,就像是给整个行业按下了一个定时炸弹。一边是“泡沫”、“高估”、“融资骗局”,一边却是越来越硬的产品、越来越高的销量、越来越清晰的盈利路径。谁在撒谎,谁在爆雷,越来越清楚。
理想已经稳定盈利,小鹏靠AI完成起死回生,如今连蔚来也开始进入高速放量阶段。更关键的是,这三家公司——全部是上市公司,全部股价上扬,全部在被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支持。
而那位率先喊出“车圈某大”的大佬,他的公司却是这场牛市中,唯一一个还在跌、还在沉的“泥足巨象”。
这位大佬最初极力贬低理想,否定增程,说自己“打死不做”。但市场没有听他讲道理,消费者只用脚投票。问界靠增程拿下高端市场,理想靠增程站稳C位,甚至连传统油车企业都在默默加码增程阵营。谁错了,谁犟着,谁被边缘化,其实一目了然。
增程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技术路径选择;不是“欺骗市场”,而是满足用户需求。他当年讥讽别人的增程“本质是骗人的”,今天看起来,那句评价更像是自证短视。
他说蔚来不行,蔚来的乐道L90三天交付1976台,直接站上大型SUV销量第三;他说小鹏要倒,小鹏G6、G9打出底气,G7再次刷新估值;他说理想虚高,理想则靠盈利和用户口碑成为新能源品牌的模板。
那他自己呢?嘴上说实干,实际没有一款车能成爆款;嘴上说稳健,实则库存积压严重,终端被迫降价求活。他最爱批评别人搞营销,结果自己在发布会上一个口号比一个响;他说别人“只会讲故事”,但他那套“产业预言家”的话术,早已成了逃避现实的遮羞布。
他不是真的关心行业崩塌,他只是不愿面对自己在时代洪流中被甩在后头的尴尬。
“车圈某大”这四个字,说到底,是他设下的心理战。他需要一个假想敌,给观众一个“骗子横行”的情绪出口,同时也把自己塑造成“唯一清醒的实干者”。这是熟悉的叙事结构,伟光正的受害者,和一个被群嘲的对立面——只是这回,剧情反转得有点快。
当所有被他抨击的企业股价齐涨,产品热销,技术突破,而他家的股价还在往下挖坑;当所有人都被他贴上“伪创新”的标签,而他自己却毫无产品力、毫无技术叙事、毫无向上的势能——这场“车圈某大”的神话,是不是也到了该收场的时候?
靠攻击别人来掩盖自己的迟钝,靠贬低对手来掩饰战略失误,靠制造焦虑来延缓衰退节奏。说到底,那句“谁是车圈某大”,也许真正该问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他所宣扬的“清醒者叙事”,正在被现实一项项打脸。再多的口号和直播,也拯救不了走不出困境的事实。车市没有信口开河的权利,也不会容忍贼喊捉贼的闹剧一直上演。
等到那天“选项”只剩最后一个名字时,大家自然会明白,车圈某大真正的含义,从来不是谁最烧钱、谁最营销,而是谁最擅长用“真理”的名义掩盖自己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