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以“谢大脚”形象深入人心的于月仙,小时候竟是这样度过的?
1971年,于月仙出生在内蒙古赤峰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共有四个孩子,她是长女。父亲对她的期待并不高,深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经常说:“丫头片子早晚是别人家的。”对于她爱唱爱跳的性格,父亲从来没有过多的赞赏。母亲则有一位唱戏的朋友,于月仙常常跟随她学唱戏,短短几天,她便能把调子唱得十分到位,连老师都夸她有天赋。
然而,父亲对此并不买账,认为这些兴趣没有出息,强烈要求她报考师范,去当一名教师,认为这才是“正经”的路。虽然心有不甘,但她还是照做了,考上了赤峰第一职业中专的师范班,毕业后站上了三尺讲台。
那时,月仙的收入微薄,大部分工资都寄回家里,全用于给弟弟们攒学费。尽管如此,心中那股对演戏的热情从未熄灭。
终于,1992年,她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偷偷辞去了教师工作,决定去考中央戏剧学院。父亲得知后怒不可遏,扬言:“敢去就别认我这个爹!”但她已经下定决心,拿起课本开始自学,跑到北京参加了考试,最终成功考入了中戏表演系。
进入中戏后,她才意识到,专业训练是如此艰苦。每天凌晨,她就去练功房练习,压腿压到泪流满面,台词练到嗓音嘶哑,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在这里,她遇到了张学松。
他们是班里的班干部,她担任班长,他是副班长。初时,两人互看不顺眼:她觉得他外貌平凡,不像个演员,而他觉得她过于强势,总是管得太多。两人常因班级事务争执,争得面红耳赤。然而,在一次排话剧时,他们被分到了一组。月仙全情投入地演出,哭得浑身发抖;张学松则忙着搭景和记调度,常常工作到深夜。终于,他递过一瓶热水,轻声说:“休息一下,别逞强。”这一句简短的话,竟让两人心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1996年,他们悄然走到了一起。因为学校有规定,班干部不能高调谈恋爱,于是他们主动辞去了职务。毕业后,她去了天津人艺,而他去了另一座城市,两人开始了异地恋。她常常演出完毕,坐上凌晨的绿皮火车去找他,只为了一起吃一顿简单的早餐;他则在大冬天里带着自己包的饺子赶去天津,等她下台时,饺子还冒着热气。
2002年,他们在北京结婚,租的房子只有八平方米,墙皮脱落,梅雨季节还长了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次去菜市场,她总是蹲在鱼摊前,等鱼翻肚皮降价才敢买。张学松就在旁边笑着说:“再等一会儿,肯定能更便宜。”周末他们没事时,就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聊着未来:“等咱们有钱了,先给你买件像样的大衣;再攒攒,明年换个带阳台的房子。”
生活虽然艰苦,但两人携手同行,心里总是暖暖的。他们面临的另一个巨大困难是弟弟于英杰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18岁时,英杰的脊柱几乎弯成了直角,内脏受到压迫,医生曾警告再不治疗将会危及生命。于月仙和张学松毫不犹豫地将结婚时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了治疗,并借遍了亲朋好友的资助,带着弟弟跑遍了全国的大医院。
2000年,他们听说南京有一位从法国回来的医生能治好这种病,于是立刻带着弟弟赶去治疗。治疗费用异常高昂,于月仙不得不接下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反派角色,通过拍戏来凑钱。手术成功的那天,看到弟弟终于能够站直了,夫妻俩紧紧相拥,泪流满面,所有的辛酸都化作了释然与喜悦。
在演艺圈奋斗的日子并不容易。于月仙曾尝试过竞选《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角色,虽然没有成功,她还是躲在被子里偷偷流泪,张学松为她煮了碗葱花面,说:“下次咱演个比潘金莲还厉害的角色。”直到2006年,她凭借《乡村爱情》中的“谢大脚”一角,特意增肥十多斤,将自己装扮得粗犷、朴实,一下子火遍了全国。
2011年,她荣获华鼎奖时,站在领奖台上感慨:“没有张学松,就没有今天的我。”张学松后来当了导演,拍摄《男人四十要出嫁》时,坚持让她出演女主角。片场上,他们默契十足,彼此间的配合如同一个人,他喊“开始”,她立马入戏;她一个眼神,他就知道应该补什么镜头。
有人曾问他们为何没有孩子,于月仙总是笑着回答:“忙的时候顾不上,后来年纪大了,但我们把弟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已经很满足了。”
然而,2025年8月9日,悲剧突如其来。于月仙在内蒙古阿拉善拍戏时,所乘坐的车辆撞上了一只突然窜出的骆驼,车冲进了路边的土丘,最终她因伤势过重未能抢救过来,年仅50岁。张学松在北京接到消息时,手中的茶杯掉在了地上,水洒了一地。他连夜赶往医院,握着她的手久久无言,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在告别仪式上,张学松强撑着与来吊唁的人一一握手,但灵车离开时,他的双腿突然一软,坐倒在地,痛哭不止。旁人想要扶起他,却怎么也拉不动。此后两年,张学松像个“守墓人”般度日,他在网络上特意发布视频澄清,有关他与于月仙弟弟争夺家产的传言:“我只想照顾好她的家人,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他带着于月仙的父母去她儿时最喜欢的地方——大草原散心,也常去看望于英杰,提醒他按时吃药、复查。在《乡村爱情15》宣传期间,他站在台上时,不经意提起月仙拍戏时常带的那瓶辣椒酱,眼睛红了,泪水止不住地涌出。
朋友劝他再找个伴,他毫不犹豫地摇头:“我这辈子,只认于月仙一个老婆。”他还特意在她的墓碑旁留了一块空地,说:“以后我就陪你。”今年年初,他又去了墓地,看见两只流浪猫蜷缩在墓碑旁晒太阳,他掏出手机拍下照片,配文:“有小猫陪你,不再冷清。”网友看到后纷纷落泪。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在失去后依然守着回忆,过完一生。张学松用两年时间证明了,有些爱,能跨越生死,抵得过岁月。
你见过最久远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