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战争的一粒灰落在身上也是
不可承受的切肤之痛
——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首日,猫眼票房预测为12.18亿元,上映第4天,票房预测达32.05亿元,上映第7天,票房预测上升到42.19亿元,靠的全是好口碑。
《南京照相馆》剧照。图源:中国新闻网
导演申奥执导的电影没有说教,没有假大空,没有用宏大的视觉讲述苦难,而是聚焦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疯狂本性,聚焦于一个个站在洪流中的小人物,用镜头传递出震耳欲聋的力量,让观众有了最大程度的共情和共鸣。自然发酵的好口碑,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网友评价截图。图源:CCTV4
《南京照相馆》这种脱胎于真实历史事件的题材,不仅是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是一次对人性、正义与和平的庄严叩问,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有极少数人打着“艺术批评”的旗号,污蔑该片是在进行“仇恨教育”“反日宣传”,对影片进行过抵制,肆意辱骂、攻击主创人员,试图阻止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还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要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此话不错,但是,人们不会也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会也不能忘记国耻。
以史为镜知兴衰,铁肩必须担道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是和平阳光里的岁月静好。侵略者的“善言蜜语”不过是恶心兽行加上了“滤镜”。
电影中很多照片都来自史料,一些镜头堪称像素级还原。图源:青年文摘
美化、否认侵略战争,忘记、忽视侵略战争,都是相当可耻、可恶、可恨的。
实事求是地揭露反人类暴行,客观公正地反映野蛮的侵略行径,被说成会引起人民仇恨,民族矛盾,国家对抗,地缘冲突,这种观点不从历史中反思,不从恶行中反省,真是蠢不可恕,坏不可宥。其实,反对与抵制无济于事,只会欲盖弥彰,徒劳无功,还会引起更多的留意与关注,反而会激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那段令人发指的黑暗历史。
不管侵略者的说辞多么慷慨激昂,也不管侵略者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也不管侵略者的诡辩多么理直气壮,侵略就是侵略,无耻就是无耻,大屠杀就是大屠杀,无人性就是无人性。
1937年12月13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电影《南京照相馆》公映时,想看人数为23.9万人,实际观看人数往往是想看人数的若干倍。
而人们在热议、期待中等待电影《731》公映。等到7月31日,我们看到的是“2025年待定”,人数达到“356万想看”,想看人数成为了史无前例的天花板。有观众表示,“第一次如此渴望一部电影的上映”“第一次没钱也想看的电影”。这表明,人们对日本当年的侵略行径相当愤慨,没有忘记侵略战争带来的切肤之痛和悲惨命运。
据传《731》上映无期,香港立马重映4K修复版电影《黑太阳731》,反响极为热烈,门票火速售罄。创作生产《731》《黑太阳731》这样的纪念电影,从来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对法西斯主义的深刻揭露与批判,让世界性的苦难与耻辱被永远铭记,是为了让更多人看清那些被刻意抹去的黑暗,以确保这样的人间地狱永远不会在这片土地上重现。
一部揭露日本侵华暴行的电影《731》,在上映之前竟然有这么多人跳出来反对。这里有外国资本的影子,有他们的代理人和所谓的公知,更多的是被他们蒙蔽的人。所以,充分利用优质院线电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深刻铭记苦难,方能不忘历史。这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必修课。
《731》官宣定档后,网友评论截图。图源:
在网络发达、手机普及的时代,或许很多人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没有兴趣,阅读一本历史书籍。但是可以走进电影院,看一部精彩的电影,比如《戏台》《长安三万里》《长安的荔枝》《哪吒之魔童闹海》《南京照相馆》《东极岛》《731》。
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故事,就是一本好图书,只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专注观赏,就会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谢晋导演曾经说过,一部好电影要做到事真、情切、理深。《南京照相馆》就是这样的影片,完成度很高,总体质量优秀,口碑与票房俱佳!相信《东极岛》《731》也能打动我们,还能让我们思考,并让我们记住:侵略者突破文明禁忌,释放黑暗兽性,嗜血成瘾,杀人如麻,异化成兽,必定引起公愤与反抗,必然没有好下场,必须持续揭露并强力阻止。
《南京照相馆》影片中,阿昌完成了从“苟活”到“守护”的精神升华。图源:新京报
“落后就会挨打,先进才会强大”。强大才能阻止侵略战争,强盛才能打赢侵略战争,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将侵略战争的每一粒灰拒之于坚固的国门之外。
作者:刘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