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昨晚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并发表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相对理性,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日本真心忏悔,就应当允许这部电影在日本的电影院播放。起初,我对他的观点表示赞赏,然而不久之后,他却发表了第二篇文章。
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中,我注意到许多人在支持胡锡进,几乎没有人公开反对他。他指出,《南京照相馆》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并且他认为那些批评“仇恨教育”的言论应当被坚决反对。他强调,这部电影的观众可以选择喜欢或不喜欢,但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喜欢”并不代表缺乏爱国情感,我们不应极端化。
与此同时,胡锡进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当从文艺的角度而非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这部影片仅仅是个人偏好的问题,但我则认为这是一部真实还原历史的作品,不能随意进行“喜欢”或“不喜欢”的讨论。中国观众或许有各种原因选择不观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这部影片发表评论。作为一名观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几乎无法找到值得批评的地方。如今网上的吐槽,多数出于特定目的。
日本是历史的加害者,面对这样的事实,评论者却选择在鸡蛋里挑骨头,反而不去批评加害者的种种恶行。这部电影并非单纯的文艺作品,而是重现了历史的真相。在与中国人讨论对影片的喜好时,是否有些偏离了核心议题?
在评论区,那些阴阳怪气的言论同样令人堪忧。精日分子满腹怨气地去举报731事件,却似乎对《南京照相馆》的存在无所顾忌。老胡将政治与文艺对立起来,这种极端的看法是否忽略了更极端的历史事实?
不仅如此,胡锡进对国内网友的批评却没有对日本行为提出质疑,这是否也违背了客观的原则?我真心希望老胡在下一篇影评中,能够更加关注加害者的行为。如果他有朋友在日本,我更期盼他能带他们一起观看《南京照相馆》,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