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最先被AI取代的是内娱?
万万没想到,最先被AI取代的是内娱?
“你还能分得清,哪个明星是真的?”
当AI生成的明星形象霸屏综艺、霸榜热搜,甚至取代真人出现在新剧发布会时,娱乐圈“真假难辨”的局面已经悄然到来。2025年,内娱最轰动的一件事,不是某流量小生恋情曝光,而是虚拟偶像与AI演员的全面登顶。没有人预料到,这场AI革命来得如此迅猛,而它的“第一刀”,竟然砍向了娱乐圈里那些赚快钱的明星。
AI版“爆红”明星:从替身到顶流
2024年底,内娱一场史无前例的“虚拟替身门”事件,彻底引爆了舆论。事情的开端很简单:某热播电视剧因档期原因,主角无法到场拍摄部分补镜头。剧组用AI技术生成了男主角的动态画面,并顺利完成了整部剧的制作。然而,正片播出后,有眼尖的观众发现,男主角的某些表情“违和感”十足。
舆论炸锅,网友们深挖之下,竟意外揭露了更大的内幕:该剧不仅用了AI“补脸”,连部分配音和台词都是虚拟生成。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操作,早已在多个剧组“低调试水”。从替补出演到完成整部剧的“全息表演”,AI演员的应用速度远远超出想象。
“真人演员的存在感越来越低,甚至连跑龙套都能被AI取代。”一名业内人士无奈吐槽,“你以为AI只是用来修图或消除瑕疵?现在,它直接把真人从片场踢了出去。”
AI综艺:观众笑得开心,明星哭得无奈
当AI技术杀入综艺市场时,内娱明星们的“危机感”进一步升级。
2025年1月,一档名为《超越人类》的综艺节目横空出世,节目中所有“嘉宾”都是AI生成的明星形象。这些“嘉宾”不仅能唱会跳,还能根据观众的实时反馈调整表现。节目播出后,观众热烈讨论:“AI嘉宾比真人还搞笑”“终于不用看那些尴尬的流量小生了”。
与此同时,观众热情高涨的背后,却是真人明星们的黯然失色。一位长期活跃在中小型综艺中的女艺人表示:“以前好歹还有综艺可以混,现在连综艺都不需要我们了。”更让她崩溃的是,AI嘉宾不仅更便宜,表现力还远超真人,甚至能24小时无休“营业”。
而更大的反讽是:节目制作方甚至用AI生成的“明星人设”,在社交平台上与粉丝互动,产生了堪比顶流的粉丝黏性。这让不少真人明星感慨:“原来我们才是‘工具人’。”
AI音乐人大崛起:从翻唱到原创
娱乐圈被AI入侵最早、最彻底的领域,非音乐莫属。
2023年,AI生成的“孙燕姿”翻唱作品《发如雪》横扫B站和短视频平台,迅速成为现象级热潮。在AI技术的加持下,“AI孙燕姿”不仅能模仿原唱,还能演绎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从复古DISCO到电子蒸汽波,无所不能的AI音乐人让网友惊叹:“孙燕姿本人可能都唱不了这么多曲风。”
到了2024年,AI音乐已经不满足于翻唱,它开始大规模创作原创作品。据业内统计,仅一年时间,AI生成的热门单曲数量已超过真人歌手的总和,其中不乏一些登上热榜的“神曲”。
“我们已经很难分清,究竟是人写的歌,还是算法排列组合的结果。”一名音乐制作人坦言。更令人担忧的是,AI音乐的成本极低,这让许多独立音乐人和小型厂牌几乎难以生存。
“AI音乐人没有疲劳,没有情绪问题,也不用分成。”一家音乐公司高管坦然表示,“面对这种效率,我们怎么可能不选择它?”
明星的“最后倔强”:情绪价值成护城河
当AI技术几乎全面取代了明星的功能时,真人明星到底还有什么价值?
一位资深经纪人指出:“AI再强,也无法完全复刻情绪价值。”尽管AI生成的表演已经足够逼真,但它依然缺乏人类独有的“瑕疵”——而这种瑕疵,恰恰是粉丝共情的关键。
比如,2024年某顶流男明星在演唱会上走音,却因一句“我太紧张了”引发全场欢呼,这种“真实感”是AI无法模拟的。再比如,某女明星在综艺节目中因一个失误被嘲笑,却凭借真诚的道歉收获了更多粉丝的喜爱。
“AI可以完美,但人类的‘不完美’才是最大的卖点。”一位文化学者如此总结。
结语:内娱的未来,真的需要真人吗?
当技术无限接近完美时,人类才开始重新珍视自己的不完美。
AI技术的崛起,让娱乐圈的规则彻底改变,而这场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明星职业的危机,更是人类艺术价值的重新定义。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面对屏幕上那些“完美无缺”的AI偶像时,会怀念那些走音的歌声、忘词的演技,甚至那些尴尬的综艺场面。
毕竟,娱乐的本质,从来不是完美,而是与人心的链接。
未来的娱乐圈,或许不再是明星的舞台,而是人与算法的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