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
8月7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导演申奥等电影行业五位从业者代表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申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担任《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等影视作品的编剧、导演。在记者见面会上,申奥也与记者分享了在短剧和短视频的冲击下,电影具有的独特优势。
电影导演申奥 图源:国新网
正在热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也由申奥编剧并执导。申奥介绍,《南京照相馆》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讲述了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几名普通市民为了将侵略者的罪证照片公之于众,与侵略者斗智斗勇,让观众在光影当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电影诞生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电影虽经过了多轮冲击,但始终具备着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叙事优势。在见面会上,申奥表示,电影因为有较长的篇幅,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可以有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可以有深刻的主题。
短剧和短视频具备一些轻量化、不受观看场景限制等优势。在受到其冲击的同时,申奥认为电影也应该发挥独有的优势, 比如它有大银幕的沉浸感、包裹感,有强烈画面特效的冲击和视听体验。
申奥也认为, 电影还有取代不了的社交属性。当观众看完电影后,可以跟朋友、亲戚一起讨论电影的剧情、讨论他们对人物与故事主题的理解等。作为电影工作者,要努力拓宽电影受众的圈层、年龄、地域等,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物更细腻的认识。
微短剧跟电影最大的区别是载体,而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内容。微短剧具有轻量化、观看环境不受限制、更新和迭代比较快等优势,但是电影的优势是篇幅、沉浸感。申奥认为,微短剧跟电影相比较,观众对于内容的追求是持续不变的,对一个逻辑完整的故事,对一个深刻的主题和输出的正向价值观,需求是持续不变的。
微短剧跟电影也不光是竞争关系,申奥表示,它们中间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传统演出模式不但没有受到短视频和微短剧的冲击,反而蓬勃发展。
申奥表示,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微短剧一定会朝电影的方向,去学习它优良的制作,电影也会向微短剧借鉴叙事节奏快、情节跌宕起伏等优点。这两者不一定是要争夺观众,而是共融、共存,去满足不同观众在不同观赏条件下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多元、立体的视频生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