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晓
编辑/筱晓
年岁已高,头发花白,脸上褶皱深深,濮存昕已步入72岁之龄。按理说,这个年纪的人该是享受天伦、清闲度日,但两年前,濮存昕却仿佛突然被什么驱使,始终保持着紧绷的状态,久久不敢放松。
岁月如梭,故人渐次离世,犹如风中的落叶飘零。弟弟先走,接着父亲和姐姐相继离去。如今,家中唯有他一人,依旧得挺直腰杆,担起那沉重的责任。曾经,为了照顾母亲,他尽力压抑自己的衰老,而今,那个担子放下了吗?
2025年7月,近乎消失于公众视野中的濮存昕忽然出现在深圳南头古城。镜头中的他,特意将满头白发染成了黑色,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虽然已经许久未见,面对镜头时,濮存昕依旧充满热情,畅谈着自己的人生见解,然而这一切似乎让人忽略了他的年龄——他并未显现出丝毫的老态,与年轻人嬉闹得如同青春未逝。然而,实际上,这位72岁的老人早已步履蹒跚,岁月的痕迹无可避免地刻在了他的身上。
濮存昕曾经说过,他不敢生病,哪怕是一点点头疼脑热,他都会强忍着不去理会。更不敢表现出任何衰老的迹象,哪怕喘口气也感觉是在浪费生命的气力。
当年,他是舞台上的巨星,演绎着众多风云人物,举手投足间尽显风采。可如今,他早已脱下戏服,回归到平凡的日常生活,肩负起家中的琐事和照料母亲的责任。演戏,终究是他为他人而演,而生活,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然而,命运的考验从未停止。1996年,那个年轻的弟弟突然离世,像一记重锤砸向了整个家庭。濮存昕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赶回家中,既要安慰悲痛欲绝的父母,又要照料失去丈夫的弟媳与年幼的侄子。此时,宛萍默默地支撑着整个家,做饭打扫,忙碌而无怨,逐渐让这个破碎的家庭重新有了生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阴霾终于开始散去,然而2016年,命运再次给了濮存昕沉重的一击——年迈的父亲平静地走了。捧着父亲的遗像,回忆像潮水般涌上心头。还没从丧父之痛中恢复过来,母亲又罹患了老年痴呆症。曾经温柔慈祥的母亲,如今常常茫然地看着他,眼神中没有了认知,只剩下空洞。濮存昕心如刀绞,感到沉重无比,恨不得自己代替母亲受苦。
即便自己已经年华老去,在母亲面前,濮存昕依然要坚强,依然要做那个顶天立地的儿子。
濮存昕1953年出生,家庭背景优渥,父亲在京剧界声名显赫,母亲则是一名银行职员。原本以为命运会一帆风顺,可上天却在他童年时给了他一个巨大的难题——小儿麻痹症,让年幼的他留下了走路不便的毛病。那个时候,顽皮的同龄人戏称他为“濮瘸子”,这如刀般的刺痛让他难以忍受。
弟弟成了他最大的依靠,带着他走出困境。家里四处求医,尽了所有办法,父母不离不弃的照顾和医生的悉心调理,才让濮存昕逐渐恢复了身体,终于能够自由行走。
1969年,国家号召青年人到基层去锻炼,濮存昕跟随大流,带着铺盖卷前往黑龙江农场。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心中的演员梦想从未熄灭。在别人辛苦一天后倒头大睡时,濮存昕常常一个人暗自练习节目和动作,时不时还会唱上一两句。
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为他敲开了空政话剧团的大门。1985年,他与话剧团的宛萍结为夫妻,团里的老前辈还拍着他的肩膀,嘱咐他好好珍惜这段婚姻。可是,甜蜜的日子还没享受多久,生活的重担就迅速压了下来。宛萍怀孕了,而濮存昕依旧是团里的无名小卒,手头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房租都得省吃俭用。
然而,宛萍并没有丝毫抱怨,她默默退团,专心在家里照顾濮存昕。带娃、做饭、打理家务,她样样都做得井井有条。濮存昕每次排戏排到深夜,走出剧场总能看到她端着热汤热饭等着他。出远门拍戏,打开行李箱,里面全是她精心准备的衣物。
在宛萍的支持下,濮存昕的演艺之路越走越顺。在话剧《秦皇父子》中,他虽是小角色,却让观众记住了他。后来,他与父亲合作演绎《李白》,一举获得梅花奖。之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伸出了橄榄枝,濮存昕迅速成为了剧团的中流砥柱。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演艺事业迈向巅峰,电影和电视剧的角色接踵而至,濮存昕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即便已年过四十,他在荧幕上的形象依然是硬朗帅气,宛如一位未曾沾染岁月痕迹的青年。
尽管近年来濮存昕逐渐减少了在电影电视上的露面,但他始终未曾离开过舞台。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他在灯光下站了大半辈子。如今,他更多的是守在母亲床前,回忆那些曾经的岁月,那些仅有他们二人才能懂得的旧事。
随着母亲的离世,濮存昕终于放下了肩上的重担,面对过往的岁月,内心更多的是欣慰。无论母亲是否能记得这些岁月,他知道,自己陪伴母亲度过的最后时光,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