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曾经是脱口秀界的风头人物,如今却成了全网争议的焦点,成为网友攻击的目标。这一切似乎早有预兆,李诞的过往言行早已埋下了“雷”,只是他一直没意识到。
他一直以“嘴皮子利索”和幽默为资本,以为只要能博人一笑,就能无往不利。然而,今天的网络舆论已不同以往,李诞的这种心态让他陷入了越来越深的漩涡。面对这场风波,李诞至今未曾公开道歉,甚至选择关闭评论区,这一做法无疑加剧了舆论对他的“围猎”。
事实上,李诞的争议并非第一次。早在他多年前恶搞柳岩身材的段子中,他便因一句“娱乐圈唯一一个看剪影就知道是谁的人”而引起了风波。尽管当时柳岩对此仅以尴尬一笑回应,但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种玩笑已不再被容忍,尤其是涉及到性别和身材的敏感话题。网友们对此反应激烈,纷纷要求李诞道歉,但他始终没有回应,而是通过关闭评论区来“逃避”这一问题。结果,失望转化为愤怒,矛盾进一步升级。
李诞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在新节目《毛雪旺》中继续暴露自己的不当言行。在节目中,他谈及自己被李雪琴和毛不易热衷于八卦的事,话题一度陷入尴尬。李雪琴当场反问他:“你不是一直说你很讨厌八卦的吗?”这一时刻揭开了李诞的“伪装”,观众才恍若明白他平日里所谓的“低调”与“讨厌八卦”,不过是他的一种人设,实际上他自己也在热衷于八卦他人。
回顾李诞的“踩线”历史,他的争议言论并不罕见。例如,他曾因一则广告文案而被罚款87万元,文案中涉及“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这一言论被认为宣扬性别偏见,侮辱女性形象,但李诞对此依旧态度轻佻,似乎认为脱口秀的冒犯性质可以为他开脱。而他在节目中讲述自己与前妻离婚的段子时,完全不顾及对方感受,一味追求幽默效果。这种对他人隐私的不尊重,注定早晚会惹来麻烦。
然而,李诞从未真正正面回应过这些争议,始终保持“避而不谈”的态度,等风头过去,依赖下一次综艺的热度重新翻盘。但如今的网络环境已经变了,观众的容忍度已经极低,平台也不再纵容这些“越界”的言论。李诞这次的“柳岩剪影梗”风波,更是引发了一轮持续的网络围攻。
网友们不仅仅是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愤怒,纷纷将他推向热搜,并通过各种渠道展开“围猎”,例如节目评论区的差评、微博话题的曝光、商务合作的抵制等,李诞和他的团队对此却依然沉默,选择以“关闭评论”来应对。这一处理方式显然低估了舆论的威力,现在的公众舆论不仅仅是短暂的风暴,而是一种“记账式审判”,过去的错误不会被忘记,固执的态度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脱口秀的魅力在于它的冒犯性,但冒犯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踩踏他人,尤其是弱者和女性,更不能把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当作免罪符。李诞的问题,并非是他不会讲笑话,而是他从未意识到,幽默与冒犯之间有一条界限,而这条界限的名字叫做“尊重”。并非所有玩笑都能被容忍,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为他笑话的背景板。
李诞的“金句之王”身份已经成为过去式,今天的他依靠“犀利毒舌”曾风光一时,但时代已经变化。如今的观众不再为过度的玩笑买单,这并不是观众变得挑剔,而是时代告诉李诞:你该进化了。
李诞从“脱口秀王者”到如今的全网封杀,归根结底,正是他用嘴打过太多胜仗,最终却因这张嘴输掉了整盘人生。与李雪琴和毛不易的成名之道相比,他们以“自嘲”和“真诚”赢得观众的心,而李诞却仍旧沉浸在老段子的世界里,未能顺应时变。
如果李诞再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场围猎或许并非偶然,他或许真得到了自己应得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