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这位极具影响力的导演,以86版《西游记》的卓越成就而闻名。尽管这部剧在多个时代不断重播,影响了数代观众,杨洁却在多年之后表示,她对参与拍摄感到后悔,甚至长达十年的时间不愿回首这部作品。每当电视中播放她曾经执导的剧集,她便选择换台。这番话似乎充满了矛盾,而其中的深意,却揭示了她对人性和名利的深刻洞察。在那个时代,她不仅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更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杨洁于1929年4月7日出生在湖南麻城,而后随家迁徙至四川营山。她的家庭并不和睦,父亲杨伯恺是一位革命烈士,在1949年成都的十二桥惨案中英勇遇难。彼时,年仅20出头的杨洁便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进入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并成为当地首位播音员,播报了青岛解放的消息。之后,她又调任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专注于播报和编辑工作。1954年,杨洁转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入文艺部,逐步接触导演的工作。不久后,她便转入北京电视台,这里正值蓬勃发展的起步阶段,她从戏曲节目拍摄入手,陆续制作了多个纪录片和文艺晚会。
1981年底,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领导洪民生在会议上提到,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拍摄四大名著,以免落入外国人之手。由此,杨洁接过了《西游记》的重担。她当时豪言:“有钱就敢拍。”这不仅仅是自信,更表明了当时中国电视技术的不足和神话题材的复杂性,杨洁的决心让人钦佩。
《西游记》的拍摄始于1982年,虽然试播集《除妖乌鸡国》在1982年10月1日赢得良好反响,但整个拍摄过程却长达六年,直到1988年才将25集全部播出。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剧组设备简陋,仅有一台借来的摄像机,全部拍摄预算在几百万之间,而剧组在制作的时候经费短缺,多次面临停拍的窘境。杨洁不甘心于此,四处拉赞助,最终使得拍摄得以继续。在广州取景时,剧组的经费紧张,饺子的价格让人咋舌,许多工作人员连温饱都成问题,杨洁甚至自己掏腰包,买饭给大家。
为了追求真实,杨洁带领拍摄团队走遍全国30多个地方,甚至远赴泰国。她坚持采用自然景观而非后期特效,从黄山、九华山到桂林,处处留下了她的足迹。拍摄特效时,更是凭借手工技巧,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场景依靠威亚吊装,安全隐患也极高。作为摄像师的丈夫王崇秋,为了完成航拍,甚至将自己绑在喷洒农药的飞机上,险些摔落。剧组中的每一位演员,为了角色相互扮演,多角色化妆换装,面临着非比寻常的挑战。杨洁身兼导演与制片人,事事亲历亲为,指挥全局。
在选角方面,杨洁所下的工夫不亚于拍摄本身。唐僧的演员先后经历三次更换,首任演员汪粤因想转行电影离开,接着是徐少华因进修中途退出,最后才确定了较为稳重的迟重瑞。孙悟空的角色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由章金莱(六小龄童)扮演,虽然初时不被看好,但他的努力成就了经典形象。猪八戒的马德华和沙僧的闫怀礼也都在杨洁的坚持下确定下来。这些选角过程并非随意而为,杨洁始终力排众议,坚守着她的艺术原则。
电视剧播出后,创造了收视率89.4%的惊人成绩,重播超过3000次,成为不朽之作。然而,这样的成功并未能给杨洁带来安慰,反而使她感到心寒。剧组内部的矛盾让这一切变得复杂。1980年代末,新加坡邀请剧组演出,杨洁在上报批准后安排演员排练。然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却私下与徐少华相约往山东走穴去赚钱,瞒着杨洁。得知后,杨洁重重批评他们,面对忙碌的集体和众人吃方便面的困境,三人却作出了冷漠选择。他们的“不满”转而上报台里,令杨洁被迫离开剧组领导岗位,未能成行新加坡,而原本温暖的团队关系就此裂痕遍生。
这次事件深深打击了杨洁,她在自传《我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写到,被踢出局如同遭受背叛。演员们因逐渐成名而改变了心态,对名利的追逐不顾集体,杨洁将《西游记》视若心痛,整整十年未曾再看。1994年,因续集拍摄三人到她家致歉,希望能获得她的回归,但杨洁已然看透一切,内心并未完全释怀。续集从1998年到2000年间拍摄了16集,尽管她重回执导,但彼时的关系已难以复原。
杨洁的后悔,非因拍摄的艰辛,而是对人性的清晰洞察。成功之后,世情的冷暖显而易见,主演们的私自商演和对集体的忽视最终让她遭遇孤立。她未曾妥协,始终坚守原则,不愿为金钱所动。正是这份清醒,使得杨洁在那个乱象频生的年代不随波逐流,聚焦于艺术。她的经历堪称现实版的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却最终收获颇丰。然而,纵使获得辉煌,杨洁却反思自我,提醒自己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