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天放是“二喜”最神奇的喜剧小队之一。
初舞台表演时,因为过于紧张,两位喜剧演员在初舞台表演中语速过快,多次出现吞字情况,最后贡献了极有特色但漏洞百出的表演。
揭晓分数的时候,酷酷的天放无缘晋级,首秀即惨遭淘汰。
没想到的是,经过评委二次投票,宝贵的复活名额交到了酷酷的天放手中,他们神奇地重返“二喜”舞台。
之后,接受建议的他们慢慢消除了紧张感,认认真真地在表演中控制语速,尽全力说清楚每一句台词。一路开挂的他们完成了低开高走,直接闯进了“二喜”总决赛。
这应该是米未喜剧舞台上最励志的一段佳话了。
今年,喜人奇妙夜开播,已经适应喜剧舞台的酷酷的天放表现极其沉稳,用初舞台作品史上第一大劫案顺利斩获晋级名额。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作品逻辑完整、笑点密集,酷酷的天放拿满了五张专业评审票,无需等待最终排名,便拿到了直接晋级的名额。
一
史上第一大劫案的创意来源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个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指的是被害者在面临极端威胁时,会对加害者产生情感认同,并形成融洽的关系。
在1973年夏天,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歹徒放弃,进而被逮捕。
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绑匪,还表明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了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
我第一次听说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在看中国香港电视剧谈判专家的时候,而在真实的谈判专家培训中,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一个必然会重点学习和研究的现象。
哪怕这个症候群的症状出现的较少,但是当它一旦出现,势必会给正当的法律维护、和平环境维护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考虑到这个症状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喜人王天放、酷酷的滕决定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来将其生动呈现。
在史上第一大劫案中,我们就看到了一大群“病入膏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从所有当着劫匪的面、提出请求的银行人的行为来看,每一个人的身体、语言,都表现出了对劫匪的畏惧。有的人把电棍举过头顶,有的人蹲在地上一直没敢起来,甚至还有人跪在了地上,不敢抬头看劫匪的脸。
但是当他们向劫匪提请求的时候,一个个又理直气壮起来,完全忽视了王天放手中的手枪。
哪怕手枪就放在太阳穴,这群银行人也毫不畏惧,转而选择道德绑架劫匪,让劫匪无论如何都要满足小小心愿。
当劫匪说重话、试图举起手枪重新找回主动权、却让沟通陷入僵局的时候,有趣的反转适时出现。
每一个银行人从方才的义正言辞,迅速转变为动之以情。
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银行工作,每一个银行人都知道,如果要让劫匪满足自己的心愿,那就先要让眼前这个劫匪被愤怒、冒犯冲昏头脑,然后急转直下,对劫匪打出感情牌,便大概率能成功。
最开始,银行保安提出献祭电棍的请求,后续“天选打工人”王男送出打卡机,再到后来,九口人的三位成员开始荒腔走板,提的要求一个比一个离谱。
罗圣灯最离谱,他直接把妈妈给的、但是自己吃不进的美食,一把塞进了劫匪的嘴巴里,当场就圆了“帮我吃掉我妈妈搞的饼子”这个天马行空的愿望。
二
看史上第一大劫案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看到了土豆、吕严作品父亲的葬礼的影子。
两个作品都安排了一连串非常有特色的配角,然后,活跃在不同作品的配角都被一个词语,巧妙地串联起来。
父亲的葬礼中,父亲的各种同事述说他们眼中的这位朋友,给与身为儿子的吕严强烈的震撼,也在某种程度上丰满了父亲这个形象,让吕严对他父亲生前那不为人知的很多面,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
史上第一大劫案则被“向劫匪求助”这个关键词串联起来,每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在看到劫匪善良却蠢笨的一面后,纷纷用自己的手段,来说服自己来圆自己一个心愿。
正是因为有这种巧妙的串联,以及围绕核心关键词的不断强化,能够明显感觉到一种逐步走向喜剧高潮的快感。
从第三方视角来看,这些配角各有特色,但是如果纵向来分析,能够发现这些配角的出场顺序极为讲究。
后出场的那个配角,在表演风格、力度、奇葩程度等方面,一定是略高于前一个出场的配角的。
其实第一个配角的言语动作和思维逻辑已经十分奇葩了,但是反过头来看,那只不过是建构纯真戏剧世界的第一步,是为了后面更为荒诞的人物和情节做铺垫。
也正是有了这种层层递进,我们的情绪被不断推高。
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无论我看多少遍史上第一大劫案,在倒数第二个配角出场后,我都会笑得前仰后合。
因为倒数第二个配角讲完台词、做完表演以后,扮演劫匪的王天放做了非常精彩的、富有反转意味的点评。一句句颇有力度,皆是肺腑之言。
本来有手枪、有气势的王天放,被这群莫名其妙的银行人弄得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实在是有够滑稽,令人忍俊不停。
三
用喜剧的方式展现银行抢劫,我看很多喜剧人都做过,但是像史上第一大劫案这样简单却有那么一点精致,荒唐之中又有那么一点合理性的表达,我还是第一次见。
这部作品中,扮演大反派的劫匪王天放,好像才是那个最正常的人,至少最开始他是凶狠坚决的,决不允许酷酷的滕私自留下7000元,哪怕那7000元正是酷酷的腾自己存在这家银行的。
劫匪一开场要立住角色,就不能有太多怜悯,王天放直接命令酷酷的滕交出那7000元,好给自己凑齐200万这个整数。
而随着剧情继续往下铺陈,我们发现每个来和劫匪见面、提要求的银行人,都荒唐的不像一个真实的人。
他们一会儿表现得正义、热爱工作,一副为了银行安全可以随时牺牲自己的大义凛然的模样,一会儿又变得嬉皮笑脸,只为了和工作中讨厌的人、讨厌的事情完全切割。
这真的很分裂,而真实世界里,这样骂骂咧咧、却又认认真真把一个个工作任务完成好的人,又怎么会是少数呢?
现实中的职场人,骂也骂了,做也做了,但是真不会像史上第一大劫案里的银行人那样,把劫匪当成救命稻草,把劫匪当成许愿池的王八,用借刀杀人之计让劫匪直接消除他们职场上的所有烦恼。
我忍不住把史上第一大劫案看了一遍又一遍,后续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哪怕已经无比了解剧情了,却还是会在固定的那几个大梗的位置开怀大笑。
我很喜欢史上第一大劫案这样逻辑严密的作品,其实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发现编剧、演员在台词设计上非常用心,他们埋了很多的伏笔,做了很多不露痕迹的铺垫甚至台词重复。
而这样做既不令人觉得冗长,还让剧情衔接、剧情突转变得水到渠成,让反转无比丝滑,让炸裂时刻自然而然地出现。
史上第一大劫案将我们在新闻中常常看到的激烈的场景,变成意味深长、场面感极强的故事,它既带给我们欢笑,同时又让我们不迷信权威。
它适当地解构了严肃,在更真实的世界里,引领我们去感受生活多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