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少华,我心中的长者!我最心爱的人!”李玉刚在杨少华去世时的告别词,因其中的一个称呼引发了公众的热议,随之登上了热搜。不少网友指责他“不懂事”,认为他用词不当。细究此话,他确实有些言辞不稳妥。杨少华作为他的前辈,李玉刚如此亲昵地称呼“少华”,实在显得不合时宜。言下之意,杨家长子甚至能当李玉刚的父亲,何况两人关系虽然是忘年交,但在此时此刻的场合,称其为“少华”显得有些失礼。
这与传统艺术中对称呼和辈分的严肃态度似乎相违背,特别是在戏曲圈,辈分和尊重往往是首要的原则。难道李玉刚对于这一点不够敏感吗?
提起李玉刚的代表作,大家最容易想到的莫过于《新贵妃醉酒》,以及那些广为传唱的歌曲《刚好遇见你》和《万疆》。尤其是《万疆》红遍大街小巷,几乎成为春晚舞台的“神曲”。当时,不少网友甚至留言表示:“春晚如果不让这首歌上,他们就不看了。”评论火爆,几乎得到了几十万点赞,足见这首歌的影响力。但遗憾的是,央视并未将其纳入春晚节目单,虽然大家都很期待。
2024年,李玉刚的最新作品《云上的云》让大家眼前一亮。但这首歌并不存在,原来它并非歌曲,而是一部电影。而且,这部电影是李玉刚的导演处女作!为了这部电影,他在北影潜心学习了一年,学成后便投入拍摄。但这也引发了外界的质疑:一个唱歌的,怎么突然跨界拍电影?也难怪国产电影如此难进奥斯卡,甚至在戛纳也只能是提名,很多人认为正是这些跨界的“素人”将市场弄臭了。
然而,外界的质疑并未影响李玉刚的决心。很快,他在“金海燕奖”亚洲艺术电影节中获得了“激流单元最佳导演奖”,这一奖项的获得,震惊了许多人。李玉刚由此也逐渐展现了自己在电影领域的潜力。
谈到李玉刚的个人经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他出生在贫困的家庭,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直到小学才得以正式起名。为逃离贫困的家乡公主岭,他埋头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去大城市生活。但即便考上大学,家庭的困境依旧让他无力负担学费,于是他决心放弃学业,拿着仅有的几百块钱去城市打工。
在城市里,他做过各种工作,从服务员到汽车销售,直到积攒了些许资金。他曾尝试创业,开了一家家政公司,可惜最终倒闭。尽管如此,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生活经验。
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崛起,李玉刚也逐渐对歌唱产生兴趣。尽管他手头并不宽裕,无法请教老师或购买音响设备,他却在音像店打工,通过模仿著名歌手的歌声来提升自己。为了磨练嗓音,他白天打工,晚上到夜总会唱歌,从最初音调不准到逐渐成为KTV的小王子。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他的歌唱技巧有了显著的提升。此过程中,李玉刚还拜师马洪才,得到许多专业的指导。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玉刚参加了《星光大道》并脱颖而出。为赢得比赛,他大胆地反串演唱,展示了男女高低音的多重演唱技巧。凭借这次比赛的成功,李玉刚成为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级演员。此后,他接连获得了多个舞台演出的机会,迅速积累了人气。
2012年,李玉刚凭借《新贵妃醉酒》在春晚舞台上一举成名。他在这首歌中融合了女性戏腔,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反串表演,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京剧《贵妃醉酒》自梅兰芳先生的时代起便是经典,而李玉刚的创新演绎也引发了媒体的讨论。梅葆玖对这次演出表示了有趣的评价,但并未给予过多夸奖或批评。他的言辞温和,却依然引发了争议。相较于梅葆玖的低调,六小龄童若能在类似场合也持此态度,或许局面会更为和谐。
李玉刚的成功让他成为了媒体焦点,粉丝们甚至称他为“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这一评论让梅葆玖感到不满。尽管梅葆玖并未公开反对,但他私下找人传话,希望李玉刚能够低调些,不要误导公众。毕竟,李玉刚与梅派的联系并不深厚,他仅仅是借用了戏腔,而非传统的戏曲传人。
但李玉刚并未在意这些提醒。他开始接受媒体的宣传,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巡演,甚至自称为梅派的继承人。这种做法引发了梅葆玖的强烈反应,他公开批评李玉刚,并指出其并非真正的京剧演员,也不是真正的梅派传人。
梅葆玖的话语让外界意识到,李玉刚其实并非传统戏曲的继承者,而是以娱乐性质的反串演出为主的艺人。在梅葆玖的强烈声明后,李玉刚的艺术形象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尽管他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知名度,但外界对他是否应当被称为戏曲传人的看法却不再一致。
至于李玉刚对杨少华的称呼问题,网友的反应同样尖锐。为何他总是显得如此注重“辈分”的提升?他是否过于追求自我标榜,抑或仅仅是失言?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
李玉刚的事业经历了高峰与低谷,他的作品值得欣赏,但对于“碰瓷”式的行为,至今依然争议不断。随着时间推移,梅葆玖的去世让这段恩怨愈加复杂,李玉刚是否会在心底感到遗憾,依旧无从知晓。而如今,他又因称呼杨少华而成为焦点,外界对他“抬高辈分”的行为,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