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的商业票房,能不能再突破?
他是香港影坛最早进入内地“十亿票房俱乐部”的三位演员之一,以三度获得香港票房年冠,创造香港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并且在内地三次突破十亿票房,成绩斐然。这些不小的成绩,堪称香港影坛传奇“双周一成”的后继者。而他在上一个十年的表现,甚至可以被誉为零年代“最能打”的香港男演员。
但有趣的是,他似乎仍然有更高的潜力未被挖掘。
回望2009年。
这一年,郭富城一口气推出了《杀人犯》、《白银帝国》和《风云2》三部影片。后两部均为当年备受瞩目的大片。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白银帝国》便是其中一部遗憾之作。
这部影片投资巨大,制作精良,主题深刻,气势宏大,然而它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明显出问题。影片前半部分铺陈过于繁琐,节奏过慢,而关键的“戏肉”部分——康三爷崛起、力图用仁义拯救末世,却处理得草草收场,实在让人感到失望。至于票房,虽然它在台湾夺得了年度华语片冠军,但在内地票房仅为2200万,尽管海外发行表现相对不错,但也难掩最终的不如人意。郭富城携带着影帝光环,却未能借此影片再度攀升,实在让人感到一丝惋惜。
与之相伴的《风云2》,更是“遗憾之作”的第二部。
寰宇电影砸下近亿元的投资,启用了《C侦探》成功的彭氏兄弟作为导演,郭富城与郑伊健主演,阵容华丽,观众蜂拥而至,票房也一度创下纪录。然而,谁能料到,剧本和导演却成了致命短板。彭氏兄弟尽管擅长调色和剪辑,但在电影的节奏与剪辑上处理不当,冗长的慢镜头以及不合时宜的细节设计,导致整部电影的质量大打折扣。尤其是服装、造型和动作设计上,问题更加明显,让观众看的心情复杂。
这部片子最后虽然在内地和东南亚的总票房加起来破亿,且制作方还高调开了庆功宴,并宣布计划拍《风云3》,但这些承诺最终也都未能兑现。
接着是第三部同年上映的“遗憾之作”。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并非郭富城,但却被归到他的名下。影片名为《十月围城》,原本陈可辛希望能够集齐四大天王。虽然他成功说服了黎明与张学友,最终郭富城与刘德华却先后拒绝了出演。原因至今不明。
而陈可辛是否有某种“强迫症”情节,从电影的命名就可见一斑。其实,《十月围城》一开始原定是给郭富城的角色,后来给了甄子丹。这也有点令人唏嘘,因为甄子丹自《叶问》后声势大涨,但《十月围城》的氛围和调性显然更适合郭富城。十年后,内地有一位院线经理曾提到郭富城的演技,他认为郭富城的表现非常出色,甚至能让观众忘记他本人的存在。但同时也提到,他的票房表现总是差强人意,因为缺少一部能真正证明自己票房号召力的作品。而那部《十月围城》,最终以2.9亿票房成为当年内地的第四名。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西游记女儿国》的上映。
星皓影业重磅推出的“西游”系列电影,从最初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粗糙改编,到《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逐步上升,再到《西游记女儿国》的突然崩塌,实在让人震惊。从当时的消息来看,郭富城本不打算出演《西游记女儿国》,但在郑保瑞导演的坚持下,他最终答应了出演。
电影为何会走向崩塌?其中的原因也许在于“迎合春节档”的“喜剧”倾向。电影中的台词设计明显具有喜剧感,而孙悟空作为主角,反而被边缘化,影片的焦点却转向了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感情戏。虽然特效相当强劲,但整体故事的失衡和叙事的偏离,最终导致影片的口碑与票房双双失利。
此外,郭富城似乎也放弃了另一部重磅大片,至于原因,外界猜测颇多,但毕竟大家心照不宣,也就无从得知。
最后是2023年的《风再起时》。
这部片子原本是为郭富城量身定制的枭雄大作,起初叫做《全球通缉令》,旨在讲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总华探长雷洛的传奇生涯。然而,当梁朝伟加入后,影片更名为《风再起时》,并变为双雄对决。这个本应是好消息的转变,却让电影的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失衡。原本的主角磊乐,逐渐被转移到了南江身上,电影的重点被错误地放到了第二主角身上,结果电影的核心失去了吸引力,导致票房表现惨淡。
总票房仅为五千万,香港票房更是勉强破千万。这显然和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同年,《扫毒3:人在天涯》也让人失望至极。
自从《扫毒2:天地对决》大破十亿票房之后,所有人都期待《扫毒3》能延续热度。结果,郭富城空降加入新阵容,重新改组,刘德华则去拍了另一部电影。然而,尽管原本的系列有着相当强的基础,这一部续集却没能再创新高,反而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大幅下滑。
最终,这部电影的票房仅为2.84亿,给人留下深深的惋惜。
若是在《风云雄霸天下》、《寒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无双》等几部成功之作的基础上,再有这几部电影的成功,想象一下会是何等的辉煌。但遗憾的是,人生中的很多事,终究难以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