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新作《你行!你上!》上映已经一周,票房却一片惨淡,单日最高仅收117万,面对同期上映的《奥本海默》直接被碾压十倍,大家纷纷吐槽选角失误和题材冷门。
这部自称“还原钢琴家成长历程”的传记电影,最终还是被观众对朗朗的陌生感所击败。你只需查查猫眼的数据,就会发现端倪,朗朗在过去五年里在国内的综艺节目中露面不过三次,最引人注目的节目还是借着和吉娜上夫妻真人秀打响的名气。
与李云迪当年因为《十二道锋味》迅速提升的国民度相比,长期活跃于欧美音乐厅的钢琴家朗朗,在年轻观众眼中几乎和普通人无异。导演组强行把国际大师的奋斗史呈现给观众,效果还不如拍条金龙鱼广告来得亲切。
姜文这次的确是失算了。传记片最忌讳的就是“熟悉的陌生人”,而隔壁的《长安的荔枝》挑选李善德就聪明得多,有原著小说的读者基础在那儿,大鹏版与雷佳音版还能进行一次隔空的对决。相比之下,朗朗的成长故事除了琴童家长会能吸引一些人,普通观众又有谁关心他七岁练琴还是七十岁开音乐会?
不如把镜头对准全红婵,光是讲述湛江农村少女变身奥运冠军的经历,就已经自带热搜属性了。其实电影的质感真的不差。豆瓣上点赞最高的长评都承认,姜文把八十年代少年宫的细节描绘得非常到位,连少年朗朗穿的梅花牌运动服都是博物馆借来的实物。但可惜,这些用心全用错了地方,观众根本不关心国际钢琴大师的秋裤是什么颜色。
现在的宣传策略显然也有问题。上映前大肆宣传“姜文首次挑战父亲角色”,结果观众到影院一看发现是朗朗的爸爸,这种货不对板的尴尬简直跟网购模特秀一样。如果改名为《钢的琴》,或许还能够吸引一些文艺青年入场,如今却非要挂着《让子弹飞》的招牌,最终把姜文自己的名声也搭了进去。
这给行业提了个醒,拍名人传记不能只看人气的高低。应该学习《我不是药神》找原型陆勇,或者《中国合伙人》聚焦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得让观众觉得“这个人的故事和我息息相关”。像朗朗这样活在云端的大师,还不如砍价的朗朗他妈来得更加生动。下次拍音乐家的时候,建议考虑李玉刚,光是他妈妈为了供他学艺而摆摊的故事,就足够拍成二十集连续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