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骂名,一句“抛妻弃子”就钉死他;可真相摊开,才发现冤枉早已写进了皱纹里。
倪萍与王文澜2005年离婚,外界流传“儿子重病,父亲跑路”,王文澜一夜之间成“世纪渣男”。
20年后,倪萍早已再婚、儿子痊愈;而王文澜仍独身,被骂到不敢解释。
如今回看,才发现“弃子”二字是误读,“分开”只是两个人熬尽了力气。
当年儿子第三次发病,国内手术方案几乎用尽,倪萍决定带孩子去美国。
机票、住宿、手术定金加起来像无底洞,倪萍把房子挂出去那天,是王文澜陪她一起去的房产中介。
他没拦,只问一句:“钱够不够?”随后把自己手里的股票全清仓,又向出版社预支了摄影集的稿费,一并打进倪萍的账户。腰里那7万美金里,有3万是他攒了多年的器材款。
他没跟去美国,原因很现实:签证要面谈,排队至少两周,孩子病情等不起;更现实的是,家里总得留一个人挣钱。
王文澜留在北京,推掉所有拍摄,把暗房租出去,搬进父母家,每月除了留下基本生活费,其余全部汇往美国。
那几年,圈里人常见他背着相机包出现在各种商业活动——拍企业年会、拍楼盘广告,只要结账快,他都接。
倪萍在国外熬,他就在国内熬。电话每天凌晨四点打,国际长途一分钟八块,他掐着秒表报平安:今天片子拍完,稿费到账,孩子手术费有着落。
挂掉电话,他继续修图到凌晨。两边都在硬撑,只是撑的方向不同。
2004年孩子最后一次复查结果出来,医生说“可以回国观察”,倪萍在洛杉矶机场给王文澜发了一条短信:一切正常。
那是两个人半年里唯一一次没谈钱、没谈病情的通话。
回国三个月后,他们去民政局办了离婚。
工作人员问原因,两人只写了一句:性格不合。没有狗血,没有撕扯,就是熬干了。
离婚后,倪萍独自带儿子复查、康复、入学;
王文澜把所有摄影器材搬回父母家的小卧室,继续接零活,钱依旧按月打到倪萍卡上,直到孩子18岁。他没解释,也没人问他。
外界只记得“抛妻弃子”四个字,却没人看见:离婚协议上,他把自己那份房产直接写进孩子名下;
没人统计,那几年他拍了多少场枯燥的商业活动,只为凑齐下一次复查的机票。
20年后,路人偶遇他,独身、驼背、手里一瓶可乐。
没人知道,他依旧每月定期去银行,往一个已经注销的账号里转生活费——银行退汇,他就再换一张卡,继续转。
倪萍如今能笑着谈过去,是因为那段最难的日子有人陪她一起扛过;
而王文澜至今孑然一身,是因为“父亲”两个字,他从来没卸下来。
所以,20年“抛妻弃子”的骂名到底该谁来撕掉?
是倪萍,她早已走出阴影,却从未公开替前夫说过一句;
是媒体,当年一句“疑似跑路”就能盖棺定论,如今却没人愿意补一个更正;
还是我们自己,习惯了用一句渣男概括所有婚姻裂缝,省得追问背后的不堪与尽力?
王文澜没喊冤,也没写长文,只是把房子、存款、后半生的安静都交给了孩子。
下次再看到“世纪渣男”四个字,不妨先问一句:
如果换作你我,在那条漫长的病房走廊里,真能做得比他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