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明星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年代,所谓的“存在感”似乎成了衡量事业成败的关键标准。大家曾经热议的央视主持人李七月,曾被捧为“董卿接班人”,但她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许多人开始猜测她是否因某些原因遭到封杀。
不过,最近,李七月在短视频平台的活跃以及她主持的农业节目火爆,才让观众意识到,这位曾在主流舞台上消失的主持人,早已在另一片天地中找到了自己的光芒。
回顾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那个身着白衣的年轻女孩凭借一段即兴主持,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董卿曾直言:“你的表达有温度,也有力量,这是主持人最珍贵的特质。”然而,这并不是李七月第一次引起观众的关注。早在2014年,她就凭借《等着我》中的主持表现走进了大众视野。
作为寻人节目的主持人,李七月每天都在面对着离散家庭的种种悲欢离合。当有寻亲者因希望破灭而痛哭时,她总会轻轻握住对方的手,温柔地说:“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她那种自然流露的共情力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让她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最温暖的陪伴者”。
那时候的李七月事业正如火如荼。她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成绩优秀,并在校期间获得过多个专业奖项。进入央视后,她曾主持过《远方的家》《华人世界》等多个重量级节目,足迹遍布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随着曝光度的攀升,“董卿接班人”的标签被贴上了李七月的身上,观众们都期待她在央视的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媒体更是纷纷预测她将成为下一个现象级名嘴。
然而,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李七月始终保持冷静:“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只想做好眼前的事。”可谁也没料到,她被悄然调至农业频道,成为了《大地讲堂》的主持人。这个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刻掀起轩然大波。有不少人猜测她是否得罪了什么人,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被边缘化”的表现。
在许多人看来,从主流的综合频道转到相对冷门的农业频道,无疑是事业的“断崖式下滑”。毕竟农业频道的观众群体较为狭窄,节目影响力远不如综合频道的黄金档节目。然而,李七月并没有回应这些质疑,她默默收拾好办公室,走进了农业频道的演播室。
为了能够应对新的工作挑战,李七月特意提前三个小时到达录制现场,仔细熟悉农业相关的政策术语,向编导请教关于农作物生长周期的专业知识。当镜头开始对准她时,她已经换上了干练的套装,眼神中多了几分专注与坚定。
然而,节目播出后,观众的质疑并没有停止。有人在评论区留言:“七月怎么去讲种地了?这太屈才了!”还有媒体将她的调动解读为“李七月的竞争力下降”。在这段时间,李七月的名字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社交账号更新频率也大幅下降,外界纷纷为她的“遭遇”惋惜。
然而,在大家认为她逐渐被遗忘的时候,李七月已经悄悄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农业频道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挑战性大,不仅要掌握农业政策、种植技术,还要深入基层与农民打交道。她为自己制定了“下乡计划”,每个月至少有一半时间驻扎在农村,亲自跟农民学种地,听他们讲述故事。
这种深入基层的经历让李七月对“三农”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发现,许多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但缺乏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渠道。于是,她在节目中增加了“助农板块”,邀请农业专家现场解答问题,并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带货。
随着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大地讲堂》的收视率逐渐回升,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节目的忠实观众。当有人问她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屈才”时,李七月总是笑着说,只要能让农民的辛勤劳动得到回报,这一切都值得。
2023年,李七月开通了个人短视频账号,向观众展示了她更加真实、生活化的一面。没有舞台上的华丽装扮,没有刻意摆拍,短视频中的她穿着舒适的家居服,素面朝天,与家人、老同学、老师分享日常,展现了她最接地气的一面。
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她的形象更加丰满。就像种地一样,人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种下不同的作物,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当李七月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被质疑“事业下滑”的主持人,早已在新的领域中找到了属于她的辉煌。而她自己也坦言,尽管这段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过得更加从容自在。相比过去的高强度工作,现在的她更加自然,也更能享受生活的点滴。
你更喜欢现在的李七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