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正当防卫》中,白敬亭饰演的李沐风,14年前在图书馆案中杀害了周林,尽管他始终坚称自己是出于正当防卫,并坚持自己无罪。然而,从某种角度看,李沐风的命运其实并不完全冤枉,甚至可以说,他坐了四年牢,反而算是幸运的。
观众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在剧情的设定下,李沐风并不是一个无辜的英雄。如果他真的是目睹周林对梅筝的侵害,在帮助梅筝之后遭遇周林的暴力,处于生命威胁之下才误杀了周林,那他就能称得上是正当防卫。然而,这样的设定如果成立,会导致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一个完全无辜的人,最终却因正义行为而被判刑四年,甚至毁掉了整个人生。
《正当防卫》这部剧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它所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否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做见义勇为的好人?如果每个人在目睹他人遭遇不公时都袖手旁观,那么社会将变得冷漠无情。这种剧本设定很难过审,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悲剧让人心寒,电视剧作为一种媒介,理应承担起传递正能量的责任。
即便我们假设李沐风确实被冤枉,在出狱后由于无法承受社会的冷酷与排斥而走向黑化,这种情节的设定同样存在问题。因为这还是在传达一个信息:如果你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千万不要轻易插手他人的纷争,尤其是当你看到有人受到侵害时。李沐风的遭遇,无疑是一种警示,尤其对于那些家庭负担重、没有强大支撑的人来说,谁愿意在好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最终让自己的人生走向毁灭?
《正当防卫》传达的是一个关于“正当防卫”这一沉寂已久的法条的故事,而如果李沐风真的是无辜的受害者,那么剧中的主旨就完全崩塌了。即使李沐风最后得到了“公道”,这部剧也会让观众对正当防卫的信心产生动摇。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出于善意伸手相助,结果反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李沐风坐了四年牢,并且经历了社会的冷眼与非议,实则并不冤枉。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无辜受害者,剧中的种种细节都暗示着他并非无可指摘。根据同学们的回忆,李沐风的个人形象并不佳。有的同学提到,周林曾公开说过李沐风的坏话,这或许是两人之间私人恩怨的根源,也有人提到李沐风曾让女同学感到害怕,甚至被形容为有些变态。种种迹象表明,李沐风可能并不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单纯。
而关于图书馆案的真相,不同人的记忆也各有出入。比如有一幕回忆画面,李沐风手握刀站立,而周林则倒在地上。当时的局势显然是李沐风占据上风,周林已经不再具备威胁李沐风生命的能力。而梅筝在劝李沐风放过周林时,周林则情急之下挑衅李沐风,甚至激怒他说“杀了我”。而李沐风内心的怒火,或许让他失去了理智,加上他对梅筝的感情,看到周林对梅筝进行言语挑衅后,他做出了失控的举动。很可能,14年前的真相并非李沐风的正当防卫,而是一次情绪失控的致命冲动。
因此,李沐风坐牢四年,最终并没有因为过度防卫而受到更重的刑罚,事实上,他已经是幸运的了。如果梅筝揭露了事情的真相,那么李沐风的罪名恐怕会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