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扫毒风暴》的魅力,在于它的“包浆感”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一辆摩托车,两个工人,载着一棵树经过。
实际上,树是作案工具,工人不过是凶手的伪装。
结果更反转的来了:
镜头一转,工人卸下衣装、假发,居然是女人?!
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更不敢想象后续的剧情。
扫毒风暴
导演: 五百 / 蔺水净
编剧: 陈育新 / 徐翔云 / 左志勇 / 傅莉
主演: 段奕宏 / 秦昊 / 于文文 / 吴幸键 / 刘欢
首播:2025-07-12(中国大陆)
集数:33
单集片长:45分钟
“骅哥,不管你做什么,带弟弟一个,我也想挣钱。”
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人,对这句台词会特别感慨——只要亲历过,就能品出其中的真实感。
《扫毒风暴》已上线,整整看了10集才敢说:它不只是一部警匪剧,更是一部年代剧,其中的迷茫、挣扎、惶惑、做作、狂想与坚持,我们都曾经历过。
我爱看警匪剧,但更爱看年代剧,前者精彩刺激,后者则引人深思,收获更多的启迪。
不论生在何时,只要曾经年轻,就意味着你正被世界围剿,一切希望都是煎熬,除了等,别无选择。
可回看时,年轻又是如此美好,即使是年轻时的错误,也让人陶醉。
着迷于《扫毒风暴》,因为它带着时光留下的、那份特殊的“包浆感”,越细品,就越上头。
一代人曾在惶惑中上路
《扫毒风暴》采取双线叙事。
反方卢少骅(秦昊 饰)是上世纪90年代常能遇到的那种人——成熟、讲义气、世故、办事让人放心。
卢少骅有国营的身份——在某大厂保卫科工作,收入不高,但被社会认可。与此同时,他和哥哥在做走私洋酒的生意,日进斗金。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消费主义刚兴起,“会做人”仍是最重要的事。
当卢少骅的哥哥被公安机关调查,生意伙伴们乱作一团时,卢少骅能站出来为大家兜底,即使公司账户已被冻结;
卢少骅的侄子酒醉家暴,女友之父悔婚,卢少骅的侄子竟找来流氓,卢少骅“深明大义”,当街给侄子一顿胖揍,挽救了即将失败的婚姻;
为调岗成正式警察,卢少骅果断向领导行贿,警察林强峰(段奕宏 饰)怀疑陆少骅,可一次交道下来,也认可他确实够聪明圆滑。
卢少骅是那个时代最吃得开的人,如果不是会制冰毒的老鬼闯入,卢少骅自己都没意识到,在他从容不迫、办事得体的外表下,还藏着一颗充满惶惑的心。
惶惑是转型时代共有的底色。
《扫毒风暴》中,人人都有恐惧,他们意识到变化即将发生,却不知它是什么,该如何应对,只是本能地做出各种求生动作。
甚至贩毒集团中打拼半生的军师康叔,也在担忧自己老了,会被老大抛弃,那时该如何应对寻仇者……
正因惶惑,一代人匆匆上路,社会有了活力,可谁来安慰前行者的心中?
时代的每一次进步,个体都必须做出选择,可选择总意味着失去——
抛弃没选上但可能是更好的方案,连曾经最“靠谱”的卢少骅也走上了不靠谱之路。
沸腾年代中,他坚守着自己
相比于卢少骅,警察林强峰(段奕宏 饰)在当时要算“稀有品种”。
上世纪90年代确有不少林强峰式怪才,能力强,不服管,个性强,干活不要命,40多岁还在打光棍,整天一副吊儿郎当、独行侠的样子。
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一毕业便有较好的工作,且受社会尊重。
与老一代相比,他们受的教育更正规、视野更开阔,这让他们很难不心高气傲。
在林强峰身上,有一种传统士大夫的情怀:
自负其能,个人英雄主义,打心眼里看不起没本事的人(比如把同事比为沙和尚、猪八戒和白龙马),掌握了一大堆贴片式技能。
会唱流行歌曲,酒量不错,喜音乐,爱喝袋泡茶——在大多数国民连宾馆都没住过的年代,袋泡茶足够前卫,曾有“立顿入口,龙井洗手”之说。
何况,林强峰还开发出一套独特的泡茶技,犹操控吊死鬼般,反复提拉袋泡茶的挂绳,以加速泡开,这隐喻了林强峰稳重又急躁的性格。
躁动年代中的林强峰的内心也惶惑,他用略显夸张的另类,掩饰真实的自己。
然而,林强峰就是林强峰,他不愿像卢少骅那样,被所有人接受。
因为林强峰内心有伤,他的好友打入毒贩组织内部,被对方发现,惨死在林强峰面前,而几分钟前,他们还在聊天、憧憬未来。
这成了林强峰心中抹不去的痛,他的人生故事突然溢出原本设计好的情节,现实的冰冷、残酷远超林强峰的想象力,将他置于尴尬中:
既要避免心死,从此消沉;又要避免被仇恨吞噬,走向残忍。
林强峰开始躲避自己,他面无表情、不动声色,似乎无欲无求,林强峰甚至忘掉了尘世的那些欢乐。
当物成了主角,人便无法把握命运
与时俱进的卢少骅堕落,疲惫的林强峰却坚持做自己。
沸腾的上世纪90年代渐行渐远之后,没想到,竟然能在《扫毒风暴》中,与它再度遭遇。
与历史上诸次大变动不同,上世纪90年代的大变动呈现出强烈的“物化”色彩,在消费主义大潮的冲击下,人前所未有地丧失了主角光环,物占据了舞台的C位。
曾几何时,境外贩毒集团依靠强大的贩毒网络,掌控着局面。
该集团拥有军事武装,掌控了毒品原料的种植、加工、提炼,无人可与争锋,被称为“司令”的贩毒集团头目掌控着一切。
然而,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新毒品——冰毒,可通过化学药剂合成,不再依赖种植。
更让“司令”愤怒的是,冰毒销售依赖的正是自己掌控的贩毒网络,这意味着,自己的手下正在黑自己,他的统治正摇摇欲坠。
“司令”以铁腕应对,跨境“清理”了贩毒网中那些不可靠的手下——
杀手竟将粗树杈插入送冰毒的“骡子”(帮毒贩运送毒品的人)体内,将其杀死,杀人案引起大陆警方重视,林强峰被派到一线。
然而,即使是“司令”的女婿周少雄也意识到,冰毒才是未来,他不惜带着“司令”的女儿潜入内地,要活捉老鬼,这让控制贩毒网的龙哥陷入两难——
“司令”的军师康叔要杀死老鬼,彻底斩草除根,而周少雄却要活的老鬼,显然,他想自制冰毒,如果他垄断了冰毒的生产源,他还肯在“司令”之下吗?
至此,“物”成了《扫毒风暴》中最重要的角色,成了唯一能左右黑帮中每个人的核心。
世上哪有无成本的幸运
冰毒重新定义了毒品市场中的每个人:
原本的小角色、无钱无胆的老鬼突然成了人人在找的“重要人物”,赏格升至20万元;
而毒品集团中最忠诚于“司令”的军师康叔,也明智地转向“司令”的女婿周少雄;
龙哥更明白,甩掉“司令”单干的机会来了,他再也不用为去境外拜访“司令”,求他原谅自己的错误,而战战兢兢了……
然而,“中奖者”却是卢少骅——老鬼被追杀,受了重伤,不得不拦卢少骅的车求助……
卢少骅不是贩毒集团中人,又在黑白两道颇有资源,他的精明、办事得体、善于获取关系的能力,使他成了唯一能接住这笔意外横财的人,而他正好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所有的幸运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可这真的是一份幸运吗,世上真有无成本的幸运?
作家茨威格曾说: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标好了价格,真正的智慧不是拒绝馈赠,而是看清价码。
上世纪90年代,大家都渴望暴富,却不知如何才能做到,他们只有“人情社会”的技能。
当卢少骅潜入库房偷制冰毒的化学原料时,几乎被老工程师逮个现行,卢少骅的手下、也在保卫科工作的同事及时出面掩盖,小伙子已跟踪木少骅多时。
他不知道卢少骅要干什么,但他知道,这是一个发财机会,于是,他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句台词。
人人想跟对大哥,在没有投资能力的时候,能力又无法兑换出市场价值,“投名状”最简便易行。
昔日的同事不再是活生生的人,成了随时可被弃掉的工具。
这部剧讲的是过去,却能助人思考明天
在《扫毒风暴》中,有太多“物”压倒人的瞬间,触目惊心:
母亲已是粤剧名角,为能上台,她选择了毒品,儿子知道后,母亲发誓戒毒,儿子便拿走了母亲的毒品。
当母亲急于参加重要演出,儿子拒绝交出,反问“你要我死吗”,母亲崩溃地说:你去死吧,是你逼我的。最终,儿子真的选择了死……
再如毒贩赵双喜的哥哥,一向懦弱老实的他,为免于上家龙哥的惩罚,竟一刀砍下偷卖冰毒的“骡子”老王的手;
还有卢少骅,为了救中枪的老鬼,他让一向胆小怕事的妻子主刀,手术做到一半,警察闯入了诊所……
卢少骅不仅自己跳了火坑,还亲手撕下“好丈夫”的人设,将妻子也牵连了进来……
《扫毒风暴》中有太多“失心疯”的人物,哪怕看到的只是一种可能,也愿押上全部去赌一把。
一方面,从“人情社会”走到“法治社会”,个体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一旦物走上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人就会逐渐边缘化,成为物的附庸,最终被物拿捏,进而被吞噬。
有关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并不少,但能揭示到《扫毒风暴》这么深刻、这么直接、这么真实的,并不多见。
这种反思是有意义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称世界只是一个草台班子,抱怨自己成了牛马、韭菜,遭遇了“生活之卷”,失去了自主空间……而这一切,恰恰是从《扫毒风暴》这个时代开始。
卢少骅、林强峰等已是“过去式”,但《扫毒风暴》呈现了我们的来时路,只有看懂它,才能看懂未来。
换言之,在《扫毒风暴》的“包浆”下,有一份大智慧,等待有耐心的观众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