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提起阎维文,那是家喻户晓、自带正气光环的“军旅歌王”。一首《小白杨》,唱出了国人的家国情怀,他笔挺的军装、洪亮的歌声,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可如今,这位曾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站在家乡平遥的舞台上,却招来一片嘘声,更是有很多的质疑,理由出奇一致,那么这位艺术家到底经历了什么?
平遥家乡演唱会
8月5日,阎维文在家乡山西平遥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据官方宣传,这是为了庆祝他从艺55周年,也是为了“回报家乡”而特别安排的活动。
舞台上,阎维文仍旧精神矍铄,几位重量级嘉宾,包括蔡国庆、乌兰图雅等著名演员、歌手的助阵,也让这场演唱会显得“分量”十足。
按照主办方的操作,演唱会的门票并不是直接收费,而是结合平遥古城门票,“用票换票”的形式获得。
具体来说,只要在8月5日当天购买平遥古城门票,就有机会通过抽奖获得演唱会的入场资格。
表面看,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在这里“出圈”了。
网友们质疑的核心是,“既然是回报家乡,为啥如此折腾老百姓?”有人直言不讳,“你套古城门票,是不是变相地帮景区搞营销?”
更有人调侃:“就算是‘回报’,也把家乡父老堵在铁皮外面,能看到的恐怕不是老百姓。”
有网友更是直言讥讽:“一句‘回报家乡’的噱头,到底又给平遥‘薅’了多少羊毛?”骂声,就这么从网上蔓延开来。
军旅艺术家的“争议”
阎维文的争议,其实不止于这次演唱会。早几年前,他的职业形象就已经开始因“频繁商演”而遭受外界的质疑。
2025年他的声乐大师班曾引发轩然大波。短短三天时间,报名费高达4500-5000元,虽然宣传上强调“教学质量”,但网友纷纷吐槽:“三天的课程能学到什么?怎么都觉得有圈钱的嫌疑。”
不仅如此,同年阎维文还出现在某房地产企业的开盘活动现场,用曾被称为“象征崇高情怀”的军旅歌曲《小白杨》助阵。
遗憾的是,这家房地产企业因工程质量问题而负面新闻缠身,阎维文为其站台的行为也因此备受诟病,“一首好歌却成了捞金工具”的评论不绝于耳。
综合来看,这些操作显然与他过去所坚守的艺术信仰存在冲突。在外界看来,他早年的“军旅歌王”形象,已经随着一系列商业活动而模糊不清。
艺术家的困境
其实,阎维文并不是第一个在商业化环境中“翻车”的老艺术家。无论是辅导班的课程,学校的冠名,还是各种企业活动,都是很多资深文艺工作者在转型期采取的“被迫”之举。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资本,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艺术家在追逐个人生活保障与艺术热情时,不免需要在“赚钱与信仰”之间找到平衡。
而问题在于,当这样的行为被过度包装或渗透了“圈钱”意味时,矛盾就不可避免。
阎维文之外,像潘长江、赵本山等艺术家,前脚还在舞台上接受喝彩,后脚就在直播间里兜售产品,紧接着就是,舆论风向一夜翻转皆出乎意料。
或许公众的期待从未变过,大家想看到的,是他们凭借真诚与艺术光芒站稳脚跟,而不是在复杂的经济局势中迷失方向。
55年荧幕岁月让人唏嘘
阎维文从艺55年,少年时的刻苦练功、成熟后的专注创作,他用一首首经典,留下无数难以磨灭的记忆。
尤其是在澄清私德这一点上,阎维文一直被誉为德艺双馨的榜样。
他与妻子刘卫星青梅竹马,即便后者多次罹患重病,阎维文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贞不渝”,放弃外面的机会,专心陪护妻子;在事业最巅峰时,也没有因此放纵自己。
而且这次演唱会上,妻子也久违的露面了,背驼了,人也很消瘦,整个仪态都已经变了,但是看起来还是很精神的。这也不得不说,阎维文照顾妻子还是挺细心的。
看到这一切,观众也不得不给他点赞,然而还是让人感慨,这样一个代表艺术成就与责任担当的老艺术家,为何晚年没能守住初心?
也难免猜测,阎维文或许也在适应变化的时代环境中,身不由己地寻找另一种落脚点。
结语
从《小白杨》高亢嘹亮的歌声,到被轰“晚节不保”的喧嚣,是压力?是误解?还是艺术家转型过程中不得已的妥协?
或许,阎维文不是一个独立的个案。不过不论如何,观众对艺术的赤诚和真心尊重,是不变的情感期待。
也希望阎维文和其他艺术家们,能通过艺术本身重新找到听众与观众的心灵契合点,而不是在舆论的漩涡中失去方向。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