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第九期,最引发争议的事件无疑是GAI周延在舞台上的行为,几乎掀起了一场舞台事故。这一场面也被称作“GAI公务员裸辞的疯感”。这是自单依纯在舞台上演唱《李白》后,第二次出现让人震惊的“疯癫”歌手。GAI终于不再做作,不再拘泥于旋律,他在舞台上直接道出:“我比了九期,做什么都不如做自己爽。歌手,我当然是歌手,我是中文说唱歌手。”虽然整场演唱情绪激昂,但效果却非常糟糕,后台疑似切断了伴奏。
在这一期舞台中,GAI的表现显得异常叛逆——
1. 歌词变化:他将原本的“我”全部改为“老子”,并且大量使用了违规词汇,将本应审查过的歌词直接放出。这导致《歌手2025》的字幕完全无法与GAI的演唱对上,字幕错得离谱,观众根本无法理解歌手究竟在唱什么。
2. 公开独白:GAI在表演过程中多次停顿与独白,直言自己不满《歌手2025》的节目安排,并明确表示自己就是歌手,认为投票环节毫无意义,公开质疑节目的投票机制。
3. 离场时的言论:GAI在演出结束后说了句:“现场见!”这一不加掩饰的言辞,显然是在为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引流,这种举动显得非常不妥且冲动。
从《歌手2025》节目组的角度来看,GAI的舞台表现几乎堪称一场直播事故。GAI不仅没有按照彩排中的安排演出,甚至故意公开挑衅节目组。他把《歌手》当作自己演唱会的宣传工具,这一切无疑让节目组陷入尴尬境地。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GAI并没有被立即淘汰,这让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那么,从音乐和市场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歌手2025》节目组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让我们从专业角度来分析。
从《歌手2025》节目组的立场看,GAI的表现本应导致他被淘汰。毕竟,他的行为显得非常刺头,具有高度的不合作性。如果节目组继续让GAI参与后续比赛,风险将进一步加大,节目可能会再度出现类似《朝天门》的直播事故,导致观众对节目组的强烈反感,甚至集体抵制。然而,GAI并没有被淘汰,背后有一层深远的商业考量:
GAI在舞台上说的那句“现场见”背后,隐含了三重深意,也成为了节目组的商业筹码。
因此,节目组的最佳回应并非直接将GAI淘汰,而是利用规则将其留在舞台上,增加节目的戏剧性与看点,从而进一步推动收视率的提升,最大化利润。实际上,面对这种“刺头”行为,节目组通过合同条款将其留下,正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商业利益才是决策的核心。
从节目的角度来看,GAI若没有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可能早就会被淘汰。但他公开的抗议与不满,恰恰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和争议性,这正是节目组所需要的。这不仅吸引了GAI的粉丝,更使节目能够通过舆论发酵,吸引更多关注。
GAI在舞台上喊出的那句“歌手,我当然是歌手,我是中文说唱歌手”,其实透露出他对中文说唱文化的坚定信念和想要提升这个行业的愿景。但《歌手2025》节目组并非如此看待他,他们关注的是GAI所带来的流量与商业价值,而不是中文说唱的未来。
这让GAI在节目中的定位变得相对单一,节目组将他视为“国风、说唱、旋律”的代表,且被安排在“第四名”的位置,这种同质化的定位显然让GAI感到不满。长时间的积怨最终在第九期爆发,GAI决定“不玩了”。
那么,GAI没有被淘汰的原因,可能为他未来的表现埋下了隐患。无论如何,他的排名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挑战。但不论结局如何,希望GAI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找到更适合的选曲与编曲,创造出更具打动力的表现。
综上所述,GAI虽未被淘汰,但无疑为自己未来的排名埋下了不小的地雷。希望他能从中汲取经验,避免在后续的比赛中再度“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