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红人朱时茂和陈佩斯近况,一人家财万贯,一人因病和妻子分居
陈佩斯,朱时茂,俩名字搁一块儿,倍儿亲切。
想当年,一碗面条,吃得全国人民肚子都乐疼了。
1984年春晚,那可是个新鲜玩意儿,春晚总导演黄一鹤,想搞点儿新花样,就把这俩哥们儿从八一厂给挖来了。
这俩人,一听能上春晚,那高兴劲儿,跟中了彩票似的。
立马钻酒店里,憋了一礼拜,整出一个剧本,兴冲冲地交上去,结果,嘿,让人给退回来了。
这打击,搁谁谁受得了?
更要命的是,那会儿兜里比脸还干净,剧组吃饭还得交粮票,这日子,简直了。
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跑了。
黄一鹤导演那叫一个急啊,那年代又没手机,找人全靠吼。
发动全剧组,总算把这俩“逃兵”给逮回来了。
结果,新剧本又给毙了。
这俩人,又跑了。
一来二去,跟捉迷藏似的。
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着,就憋出了那个经典的《吃面条》。
这小品,说白了,就是图一乐呵。
啥深沉的内涵啊,家国情怀啊,统统没有。
就俩人,一碗面,吃得那叫一个滑稽。
黄一鹤心里也直打鼓,这玩意儿能过审吗?
陈佩斯更是压力山大,差点儿撂挑子不干了。
多亏朱时茂在一旁好言相劝,这才稳住了阵脚。
为了看看效果,他们跑到天坛体育宾馆,找了一帮体育界的名人来当观众。
演出的时候,朱时茂紧张得跟拉满的弓似的,眼巴巴地瞅着观众的反应。
演到一半,现场突然没动静了,朱时茂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是砸锅了?
结果仔细一看,好家伙,观众都笑趴下了,笑得直不起腰,连声儿都发不出来了。
试演是成功了,可开会讨论的时候,还是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说行,有人说不行,就跟菜市场似的。
最后,黄一鹤一拍桌子,行了,就它了!
第二天,老百姓的反馈,那叫一个热烈,都说:“这面条,吃得真带劲儿!”
1984年春晚,《吃面条》一出场,立马炸了锅。
陈佩斯,朱时茂,俩人火了,火遍大江南北。
趁热打铁,又搞出了《胡椒面》《警察与小偷》,成了春晚的常客,那几年,没他俩,春晚都不叫春晚。
艺术家嘛,总想搞点儿新花样。
可剧组就想求稳,一来二去,就有了摩擦。
真正让这俩人跟春晚说拜拜的,是版权©️那点事儿。
1995年,朱时茂在美国演出,发现市场上居然有他俩小品的录像带📼。
一查,好家伙,是中国电视总公司给卖了。
虽然道了歉,赔了钱,可1999年,这事儿又发生了。
这回,他俩不干了,直接把中国电视总公司告上了法庭,最后还赢了,赔了33万多。
那会儿,版权©️意识还没现在这么强,好多人觉得他俩不识抬举。
离开春晚,俩人各奔东西。
陈佩斯放不下舞台,就去搞话剧了。
为了排《托儿》,把家底都给押上了,破釜沉舟,就为了那一方舞台。
还好,《托儿》火了,后来又搞了《阳台》《亲戚朋友好算账》,在话剧圈里站稳了脚跟。
朱时茂呢,儿子朱青阳身体不好,要去美国治病上学。
媳妇儿范旭霞也跟着去了,一家子分隔两地。
朱时茂就留在国内,当起了导演,拍电影,上综艺,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他俩的儿子,陈大愚和朱青阳,在2019年北京春晚上,又把《吃面条》给演了一遍,也算是子承父业。
2025年,陈佩斯和朱时茂也在北京卫视春晚上合作了,不过反响一般。
2025年,他俩跟姜昆这些老朋友聚会,照片一出来,网友们又开始怀念了,希望他俩能再合作一把。
世事难料,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