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浪姐6》陈德容的尴尬,我终于明白,过气明星的心酸
陈德容在《浪姐6》第一期就来了个“回忆杀”,给过去自己演的角色“吟霜”打了个电话。
这操作,怎么说呢,就像在春晚上表演小品,结果自己给自己捧哏。
其他姐姐都忙着跟圈里好友打电话拉关系、秀人脉,她倒好,直接来了个“跨时空连线”。
你说她这是真性情也好,是节目组安排的桥段也罢,反正效果是出来了:热搜有了,话题有了,争议也有了。
这年头,娱乐圈混,流量是硬通货,人脉是金钥匙。
你看其他姐姐,祝绪丹找了虞书欣,邓萃雯找了张柏芝,管乐找了杨紫,蒋梦婕找了檀健次,个个都是圈里响当当的人物。
这哪里是打电话,分明是变相的资源置换,互相抬轿子。
陈德容呢?
曾经的琼瑶剧女神,“吟霜”、“白吟霜”这些角色,当年也是红透半边天。
可时代变了,琼瑶剧也落伍了,女神也成了“时代的眼泪”。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没有曝光度,没有话题度,就等于被边缘化。
陈德容的“吟霜”来电,就像一个失落贵族在翻看老照片,缅怀过去的荣光。
有人说她这是“文艺范儿”,有人说她这是“放不下架子”。
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圈里没啥能打电话的人了?
这通电话,与其说是打给“吟霜”,不如说是打给过去的自己,打给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陈德容。
她自己也说过,不愿意演妈妈,也不愿意被观众评头论足。
这心态,怎么说呢,有点像老字号餐馆,抱着祖传秘方不肯变通,结果生意越来越差。
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
演员如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迟早会被淘汰。
在《浪姐6》这个舞台上,陈德容的出现,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但回忆不能当饭吃,情怀也不能变现。
她在节目里,面对其他姐姐的热情,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像个误入现代社会的古代人。
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让人替她捏把汗。
“浪姐”这个节目,说是选女团,其实也是个社交场。
姐姐们要互相合作,互相竞争,还要面对观众的评判。
这对陈德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吟霜”是她的成名角色,也是她的标签。
但标签有时候也是枷锁,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
她能不能放下过去的包袱,适应新的规则,在节目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关键。
说到底,《浪姐6》就是个舞台,有人来表演,有人来看戏。
陈德容的故事,是这个舞台上的一个小插曲,也是娱乐圈的一个缩影。
有人能乘风破浪,有人会被拍在沙滩上。这就是现实,残酷又真实。
至于陈德容能不能翻红,能不能打破“吟霜”的魔咒,谁也说不准。
路是她自己选的,戏是她自己演的,结果也只能她自己承担。
娱乐圈的风向瞬息万变,今天你是顶流,明天可能就无人问津。
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本事。
陈德容在节目里能不能交到新朋友,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咱们拭目以待吧。
说句不好听的,娱乐圈就是个名利场,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陈德容的故事,或许能给那些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提个醒:别光想着鲜花和掌声,也要做好面对风雨的准备。
娱乐圈的水,深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