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文拒赵本山那年,竟三顾茅庐求一个话剧演员上春晚?胆真大!
2012年央视春晚总导演的位置砸到哈文头上时,没人觉得她敢动真格。毕竟春晚这摊子,赵本山霸屏二十年,观众早看习惯了东北味的乡村喜剧。但哈文不一样,她从编导干到总导演,《幸运52》《非常6+1》都是她的手笔,骨子里就透着“要新鲜”的劲儿——那几年春晚老被吐槽千篇一律,年轻人早就不买账了。
赵本山当时刚脑溢血出院,创作状态明显下滑。团队提交的小品本子,还是《相亲》那套乡村套路,哈文审完直接否了。“不是否定他的贡献,是节目得跟上观众口味。”她后来在采访里说得直白。这话听着硬气,可赵本山团队不乐意,“二十多年的招牌,说换就换?”
哈文没理会这些声音,转头盯上了开心麻花。那会儿沈腾还在话剧舞台上折腾,《麻花三部曲》火是火,但仅限小圈子。他1979年生,军艺毕业,演喜剧靠的是都市生活里的小荒诞,不是夸张的方言段子。哈文觉得这路子对,年轻人就吃“自然的笑料”。
沈腾起初是拒绝的。“春晚全家老小都看,我们那反讽式幽默,万一观众不买账咋办?”第一次联系,团队找借口说忙话剧;第二次哈文亲自去,说“上春晚能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喜剧”;第三次她带着审片组的人,一条条分析剧本怎么改能过审,沈腾这才松口。
改本子的过程比想象中难。第一次联排效果不错,观众笑声没断,但哈文皱着眉说:“笑点够了,意义呢?”沈腾团队懵了——他们搞话剧向来“包袱大于一切”。可春晚有规矩,主题得摆在前头。没办法,加家庭温情线,把“穿越儿子劝架”的故事往“理解包容”上靠。第三次联排才总算过了。
2012年1月22日,《今天的幸福》一播,沈腾演的“郝建”火了。穿个花毛衣,贱兮兮地说“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年轻人在网上刷疯了,老一辈也觉得“这小伙儿挺逗”。没人想到,这个话剧演员真能接赵本山的班。
争议也跟着来。有人骂哈文“忘本”,“赵本山的东北味没了,春晚还有啥意思?”也有人夸她“有魄力”,“终于不用看老一套了”。其实赵本山退出不全是哈文的原因,他自己身体不好,创作也到了瓶颈——连续二十多年写乡村题材,观众早看腻了。
那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砍到7个,比鼎盛期少一半。哈文说“小品创作有瓶颈”,网友炸了锅,“凭啥说传统不行?”可数据摆在那儿:收视率没掉,甚至因为沈腾这批新人,年轻观众回流了不少。
沈腾的路从此打开了。2013年《今天的幸福2》,2014年《扶不扶》,和马丽成了春晚新CP。他们的小品讲职场、讲老人摔倒扶不扶,都是都市人关心的事,笑点自然不尬。后来沈腾转电影,《夏洛特烦恼》票房14亿,现在主演电影累计票房早超百亿,成了“百亿影帝”。
赵本山时代真的结束了。2025年春晚联排,沈腾马丽又被拍到,观众喊他们“小品台柱子”。有人怀念《昨天今天明天》的经典,也有人觉得沈腾的幽默更贴现在的生活。其实春晚就该这样,没有谁能永远霸屏,新鲜血液才能让它活下去。
哈文当年那步棋,现在看是走对了。拒绝赵本山不是否定传统,是给新人腾位置;三顾茅庐请沈腾,是相信好喜剧不分舞台大小。春晚从“必须有赵本山”到“期待沈腾马丽”,变的不只是面孔,更是观众对“好笑”的定义——接地气不代表低俗,有意义也能有笑点。
现在再聊这事,倒觉得挺唏嘘。赵本山的贡献没人能否认,但霸屏太久总会让舞台单一;沈腾的成功也不是偶然,从话剧到春晚再到电影,每一步都踩在了观众口味的变化上。说到底,不管是春晚还是任何舞台,能留住观众的,永远是“懂他们想看什么”。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