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重新看了经典港剧《金牌冰人》。这部剧在我小时候,纯粹是当做一部无厘头喜剧来打发时间,笑点十足。但如今,经历了社会的多重洗礼,再回顾这部剧,作为“老阿姨”的我,感受到的却是深深的不适。前半段欢笑不断,然而临近大结局时,却突然让人背脊一凉——这哪是温馨的结局?简直是穿着喜剧外衣的“时代黑暗寓言”!
剧中的入赘女婿和岳父,竟在孩子出生后开始“商量”姓氏问题。讽刺的是,最终决定权竟然在男方手里!Excuse me,你不是入赘的吗?怎么姓氏问题还轮到你决定?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千百年来,女性嫁入夫家后,谁曾与她们商量过孩子要跟谁姓?她们甚至早已默认自己没有这个权利。
更令人心碎的是,两个男士争夺的焦点,仅仅是那个“男丁”应该跟谁姓!刚刚经历分娩痛苦、付出巨大努力的女主连百合,却被完全忽视了她的意见。当她开口时,只能宽容地说:“姓什么都一样疼爱。” 这话,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像极了许多现实中女性说的那句“我不在乎孩子跟谁姓”背后的无奈——不是不想争,而是争不过,只能装作大度。
紧接着,男主“豪言壮语”:“这胎跟我姓,后面再生七八个都跟你爹姓!” 令人更迷惑的是,刚刚经历了分娩的女主,不但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和丈夫嬉闹打趣。前期那位精明强干、寸土必争的女商人形象,在这一刻瞬间崩塌。原来,生育似乎能一键清除她的“独立”属性。
令狐喜,剧中的高光人物,因为女扮男装才得以继承父亲的官职,既读书习武,又掌权立业。相比之下,她的姐姐们早早嫁人,家里有难只能依附夫家。按理说,令狐喜应该深刻理解性别困境,但当她怀孕时,仍旧盼望着生个男孩。编剧巧妙地用“反转”手法,先让她失望以为是女孩,再揭晓是男孩时转悲为喜,整个“大团圆”结局让人觉得不合时宜。
最让人不满的是,令狐喜一旦女子身份曝光,那原本属于她的“官职”竟毫不犹豫地转交给了丈夫高斐!即便高斐是个为爱放弃前途、尊重妻子意愿的好男人,这一职位的转交逻辑仍然赤裸裸地体现了“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法则。编剧用一句“朝廷规定”就想糊弄过去?更何况,TVB剧集已经不止一次魔改历史——慈禧都能变成好人,难道不能在剧中创新点?
结局本可以通过“皇帝开明,特设女官”来巧妙地解决继承困境,既可以突破性别限制,又能传递进步思想。唐朝本就有女官制度,为什么偏要保留这种“为保男权铁律”的旧观念?编剧是不是偷懒,还是内心深处仍坚持着这些封建的规则?
最令人心痛的是,这部剧中的另一对角色,尽管真心希望生女儿,却始终远离权力的中心,戏份最少。编剧仿佛借此暗示“你看,我们也有不重男轻女的角色!” 然而,置身于核心利益的争夺中,那份“静好”不过是编剧刻意制造的平衡点缀罢了。
“当时不觉异常,才是最可怕的!”这部剧曾让观众沉浸在“圆满结局”的喜庆氛围中,没人质疑这些情节的合理性。如今再看,正是这种集体的无意识接受,揭示了时代观念的深刻烙印。
TVB的剧集,一部分具有先锋性,超越了时代,而另一部分却依然紧守“老规矩”。我们理解古装剧需要符合历史背景,但像“令狐喜让官”这种明显可以突破的情节,编剧为何选择了最保守、最“省事”、最封建的写法呢?今天的观众,翻旧账时自然会品出其中的陈旧滋味。
这碗曾经的“情怀老酒”,如今再品,竟尝出了现实的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