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就唠唠:当明星开始不装了,咱的焦虑咋就突然好了?
那天刷到江疏影在成都街头分饼干的照片,我正啃着油条呢,差点没把豆浆喷屏幕上——这姐们儿咋跟刚从楼上下来扔垃圾的邻居似的?扎个鸡窝头,脸上红扑扑的,递饼干时手背上的血管看得清清楚楚,哪有半分女明星的架子?
说真的,现在打开手机,刷到的明星照片不是磨皮磨成“瓷娃娃”,就是美白美得像戴了层面具。上次看个颁奖礼,某女星精修图里白得发光,结果直播镜头一照,脖子和脸俩色儿,跟刚从面缸里捞出来似的,尴尬得我脚趾头都能抠出三室一厅。可江疏影这素颜,眼尾那几道细纹跟月牙儿边的褶子似的,真实得让人心头一暖——原来明星也不是吃防腐剂长大的啊。
想起三年前她戴近视镜被群嘲“像教导主任”,那会儿网友的嘴毒得能腌咸菜。可现在再看,她不光不摘眼镜,连素颜都敢往人堆里扎,这股子“破罐破摔”的坦然,反倒比那些往脸上打十针玻尿酸的顺眼多了。咱老祖宗不就说嘛,“脸上有痕,才是活人”,那些光溜得跟剥了壳的鸡蛋似的脸,看着是精致,可总觉得少点人气儿,跟商场里的塑料模特没差。
更绝的是她那身打扮。36岁穿樱花粉卫衣配牛仔短裙,蹦蹦跳跳的样子,比我家隔壁刚上大一的侄女还活泼。都说“女人过了三十就该稳重”,可谁规定稳重就得死气沉沉?我二姨快五十了,跳广场舞还专挑最动感的曲子,人家说了:“年龄是老天爷给的礼物,不是捆人的绳子。” 江疏影这状态,不就是把礼物拆开了,活得敞亮嘛。
说到接地气,这姐们儿是真能接得钻地里去。学生忘带早餐,她把饼干掏出来的样子,跟我妈塞煮鸡蛋到我包里似的;给小朋友系鞋带时那认真劲儿,比幼儿园老师还上心。想起前阵子看某明星机场耍大牌,助理递水都得双手捧着,再看江疏影这操作,简直是“明星界的一股清流,街坊里的热心大姐”。
有网友说她“这是在治容貌焦虑啊”,我深以为然。前几天我表妹还跟我哭,说自己眼角有细纹,想去打肉毒素。我把江疏影的照片给她看,说:“你看人家明星都有纹,你怕啥?再说了,笑起来有纹才好看,那是开心的记号。” 表妹瞅了瞅,突然笑了:“也是哦,总比笑起来脸跟面具似的强。” 你看,有时候治愈焦虑的,不是啥昂贵的护肤品,就是这份“我就这样,挺好”的底气。
这让我想起小区里的张阿姨,快六十了,脸上皱纹比核桃还多,可每天早上都抹点口红去买菜,见人就笑眯眯的。有回我问她:“阿姨,您不怕别人说您老吗?” 她拍着大腿笑:“老了怕啥?我这皱纹里藏着的故事,比那些小姑娘脸上的粉底厚多了!” 你看,这活得通透的劲儿,跟江疏影不正是一个路数?
现在这社会,对女人的脸要求太高了。二十岁嫌你嫩,三十岁嫌你老,四十岁直接被归到“阿姨堆”里。打开滤镜APP,个个都是大眼睛高鼻梁,可关了滤镜,谁不是一脸真实的烟火气?江疏影敢把这烟火气亮出来,就跟在告诉大伙儿:“别瞎折腾了,你本来就挺好。”
想起她以前接受采访说的:“皱纹是故事,不是缺陷。” 这话听得人心里敞亮。就像咱老辈人说的,“树有年轮,人有皱纹”,都是过日子的证明。那些为了“冻龄”往脸上扎针的,到头来脸僵得笑不出来,搁谁看了不觉得累得慌?
那天在成都街头,有路人说她“比精修图好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精修图再美,也是按着头让你说“好看”,可真实的样子,是笑着让你觉得“舒服”。就像塑料花再鲜艳,也不如院子里的月季招人疼,因为月季会枯会谢,有血有肉,带着生活的温度。
现在好多明星都在学“接地气”,可有的接得像演小品,端着架子装亲民,看着就假。江疏影这不一样,分饼干时的自然,系鞋带时的专注,都透着股子“我本来就这样”的实在。咱东北人讲究“实打实”,虚头巴脑的玩意儿不招人待见,她这性子,活该圈粉。
说到底,江疏影这事儿之所以让人稀罕,不是因为她素颜多好看,而是她让大伙儿明白了:美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冷白皮好看,小麦色也精神;大眼睛好看,小眼睛聚光;光滑的脸好看,带点细纹的脸更真实。就像菜市场里的菜,红的番茄,绿的黄瓜,紫的茄子,各有各的好,凑在一起才叫热闹。
所以啊,别再盯着镜子里的小瑕疵较劲了。眼角有纹咋了?那是你笑出来的勋章;脸上有斑咋了?那是太阳吻过的痕迹;身材不完美咋了?健康就比啥都强。学学江疏影,跟自己的不完美握个手,活得真实点,自在点,比啥都强。毕竟,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过给美颜相机看的,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