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亚宁和孟天柱的第一次见面,说起来挺简单——孟天柱受安杰之托,到大学里给江亚宁送毛衣,俩人就匆匆见了一面。
反观江亚菲,当初见孟天柱时多隆重啊,在家陪江德福聊了半天,还一起吃了饭,算是江家的“贵客”。可结果呢?江亚菲把人拒得老远,江亚宁反倒对孟天柱一见钟情。这事儿看着怪,其实全在姐妹俩的性子和心思里。
江亚宁打心底里崇拜爸爸,孟天柱身上有她想要的影子江亚宁从小就跟着姐姐江亚菲,但她跟姐姐不一样,打心眼儿里佩服爸爸江德福。当年江昌义那事儿闹出来,姐妹俩都为爸爸委屈,也都觉得“将来要找个像爸爸这样的人”。江亚菲也就是说说,江亚宁却真往心里去了。
她看着爸爸从穷小子拼到军官,看着他对乡亲们实诚,对安家亲戚照顾,打心底里觉得这样的男人才靠谱。孟天柱呢?也是农村出来的,靠自己打拼成了军区干部,这不就是另一个“江德福”吗?光这一点,就足够让江亚宁高看一眼——她对孟天柱的好感,其实是对爸爸那种男人的欣赏延续。
她信妈妈安杰的眼光,觉得妈妈看上的人差不了江亚宁是安杰最疼的小女儿,从小跟着妈妈看书,受妈妈影响特别深。安杰的爱情观、生活态度,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知道妈妈当年嫁给爸爸,俩人从磨合到默契,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所以当她听说“孟天柱是妈妈给姐姐介绍的对象”时,心里就先有了好感——妈妈看中的人,肯定差不了。
江亚宁不像江亚菲那样反感“相亲”,她觉得妈妈懂生活,选人的眼光错不了。再说了,孟天柱就算被姐姐拒了,还愿意帮忙送毛衣,这种踏实劲儿,跟爸爸对妈妈的体贴多像啊。她相信,两个人慢慢处,总能磨合成彼此喜欢的样子,就像爸妈那样。
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对“军人”有天然的亲近感江亚宁是在军区大院泡大的,爸爸、哥哥都是军人,她对“军人”这身份有股子天然的认同。在她眼里,穿军装的男人靠谱、有担当,能给人安全感。孟天柱是军区干部,光这身份就先让她有了好感。
再说了,她上大学那么久没找对象,说不定心里就悄悄等着这么个人——不是看不起别人,就是觉得军人身上那股劲儿,别的身份替代不了。
她太了解姐姐江亚菲,反倒觉得孟天柱的包容难得江亚宁跟姐姐一起长大,太清楚江亚菲的性子了——厉害、嘴不饶人,看不上的人能怼到对方下不来台。孟天柱被江亚菲拒了,换作别人可能早撂挑子了,他却没抱怨,还愿意帮着给江亚宁送毛衣。
这事儿在江亚宁看来,太加分了:一是说明他懂分寸,知道江德福是首长,能忍让;二是说明他大度,没把相亲失败当回事。江亚宁自己就是务实的性子,跟爸妈一样,知道过日子就得找这种能包容的人。姐姐瞧不上的,未必不适合自己。
孟天柱的实诚,正好戳中了江亚宁的心第一次见面,孟天柱就实打实地说:“我本来是跟你姐相亲的,她没看上我。”这种不藏着掖着的直率,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江亚宁最烦弯弯绕,孟天柱的坦白让她觉得“这人靠谱”。
后来俩人聊到要不要告诉家里,孟天柱那点小紧张——担心安杰和江德福看不上自己,又有点“被你姐拒了,现在追你会不会怪”的小得意,全写在脸上。这种真实不做作的样子,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男人强多了。江亚宁要的就是这种实在,不玩虚的。
说到底,江亚宁比姐姐更懂自己要啥。她不像江亚菲那样追求“轰轰烈烈”,就想要个踏实、靠谱、能过日子的人。孟天柱的出身、身份、性子,全戳中了她的点。再说了,她才不管“这是姐姐没看上的人”,只要自己觉得对眼、合适,就够了。这就是江亚宁的聪明——日子是自己过的,舒服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