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一部烂片——美国和西班牙合拍的《白昼冷光》。
这部2012年的电影,原名《The Cold Light of Day》,在香港上映时叫《白日暗战》,在台湾则被命名为《冷光线索》或《解救时刻》。主角是亨利·卡维尔,他在这部影片中首次挑战谍战题材,结果却成为了一场漏洞百出的特工速成班。故事情节简单粗暴:威尔·肖和家人一起去度假,结果发生了突发事件——父亲失踪,家人被绑架。威尔不得不卷入一场国际阴谋,争夺一份神秘机密文件。虽然“普通人变英雄”的情节套路很常见,但这部片子的剧本逻辑漏洞多得让人无法忍受。
比如,威尔在西班牙报警时,警察仅凭他的姓氏,就立刻变脸想要追杀他。接着,威尔的父亲突然现身,轻松打败警察,并透露自己是CIA特工。这个剧情简直是直接跳出来,没有任何铺垫,角色的动机简单得像小孩子在玩耍一样。至于反派卡拉克,形象也很失败。开着SUV横冲直撞,动作像街头暴徒,根本不像什么神秘特工。最荒谬的,是所谓的“麦高芬”设定——一个引发混乱的公文包,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解释其真正作用。编剧似乎忘记了,悬疑片应该给观众一些答案,大家也需要一个动机去关心接下来的剧情。
导演马布鲁克·埃尔·梅奇里,曾因《JCVD》被提名戛纳电影节奖项,展现了对动作片的深刻理解。但在这部商业片里,他完全搞砸了。前半段的许多场景,比如船舱、小巷和地下停车场,都用了灰暗的色调,细节模糊,光影的衔接差得离谱,完全浪费了视觉效果。即便转场设计原本有些创意,比如威尔发现家人失踪时,镜头迅速切换在游艇和警局之间,但剪辑节奏糟糕,执行粗糙,反而让观众觉得很难融入故事。动作戏更是没什么亮点,汽车追逐戏看起来满是植入广告,枪战就像是在游戏厅里瞄准射击,敌人像是排队送死,而主角则毫发无伤。
虽然亨利·卡维尔曾被誉为“未来超人”,但在这部电影里,他的表现简直像是穿了不合身的戏服。他每个动作都很标准,感觉像是模特摆拍,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特工。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普通人”。布鲁斯·威利斯在电影中虽然出现了25分钟,但他的演技几乎成了“打卡式”表演,角色几乎没有深度,做几场套路化的动作戏后就领便当了。明显是片方为了吸引观众,才找布鲁斯·威利斯来撑场面。而西格妮·韦弗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曾经与异形大战的“女战神”在这部电影里完全失去了压迫感,演技显得苍白无力。
这部电影尝试通过“创新”来打破传统:让英雄迷茫无助,让反派意外死去,结局也反高潮。但这些“创新”其实全都是败笔。影片还试图通过“家庭”主题来给剧情加点料,威尔口口声声要救家人,但母亲和弟弟的角色整部片子几乎就只是通过台词提及,根本看不到任何亲情的真实感,观众只能看到一个在机械执行任务的木偶。
《白昼冷光》的失败,绝非偶然。上映前,制片方甚至拒绝媒体试映,把布鲁斯·威利斯的戏份当作预告片的焦点,等到两周后又急忙撤下,这些操作无疑暴露了影片的心虚。表面上它试图呈现一部院线大片,但实际感觉更像是直接发DVD的B级片。就像片中亨利·卡维尔穿着西装跳入海中,他拼命划水,结果还是无法达到高潮。
总的来说,《白昼冷光》在明星阵容的光环下迷失了自我,平庸的剧情和形式化的表现,让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显得毫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