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遗产争夺的戏码,让人瞠目结舌,最新的动态刚刚传来:香港高等法院的诉讼事宜,涉及高达18亿美元的汇丰账户,宗馥莉在这一轮交锋中落败。
根据清流工作室获得的判决书复印件,香港高院在审核相关证据后,做出了临时禁止令。该禁令明确要求宗馥莉和JIANHAOVenturesLimited不得自行或通过任何手段处理汇丰银行账户内的资产,也不得减少自2024年2月2日以来至禁令送达期间存于该账户的任何资产。
这一出戏就跟电视剧一样,宗馥莉在一个月前还在媒体上畅谈父亲的遗志,没想到,父亲宗庆后临终前埋下的这颗“炸弹”,让她措手不及。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仅仅是个开端,真正决定娃哈哈命运的战场,依然在杭州中院等着揭晓。
据说宗庆后去世前一个月,在病房中,用圆珠笔写下的那张纸,如今成为法庭上重要的证据。那纸是医院的处方,上面的字迹虽然颤抖,却清晰表明:给宗继昌、宗捷莉、宗继盛三个孩子各设7亿美元信托,资金从香港汇丰银行发放,视为婚前财产,与配偶无关。最为绝妙的最后一句话是:“资金不足就用人民币补充,利息作为孩子的生活费,本金绝对不能动。”字迹渗透纸张,似乎能感受到老爷子写下这些时的用力。
香港法官的判决书中清楚表明:尽管信托手续尚未完成,但老爷子的意图显而易见,银行的流水、亲信的证词均可对应,这就足够了。这一判决并非随意而为,香港法律只要能证明建立信托的真实意图,哪怕文件不全也算数。
回想起几年前霍英东家族闹得不可开交的争动,简直如出一辙。霍老爷子早在1978年立下遗嘱,结果去世后仍闹得不可开交,三房争论十几年,光律师费用就耗了上亿,最终还得靠前特首董建华调解才勉强收场。相比之下,宗庆后的安排算是简单的,但突如其来的三个“非婚生子女”却让局面复杂起来。
网友们热烈讨论,有人认为“非婚生的孩子凭什么分家产”,也有人引用《民法典》指出“法律面前子女平等”。实际上,法律上并没有太多争议,无论婚生还是非婚生,其继承权都是一样的。真正棘手的问题是,老爷子设立的信托究竟算不算数?
香港法院认为应该算,所以宗馥莉输掉了首场较量。然而,她显然不甘心,律师团队已经表态要上诉。更为关键的是,杭州那边的官司才是重头戏——娃哈哈的股权、生产线和渠道网络,这些真金白银的控制权,比银行账户里的余额更为重要。
宗继昌、宗捷莉、宗继盛这三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陌生,但在娃哈哈的老员工眼中,这背后却藏着三十年的秘密。他们的母亲是杜建英,1991年便加入了娃哈哈,传闻当年还是宗庆后亲自面试的。
有人传言杜建英是宗庆后的“红颜知己”,这话也并非没有道理。在过去的那些年,宗庆后打市场时,身边总有这位能干的女助手。娃哈哈早期的众多合同,都是杜建英处理的。后来她离开管理层,创办了三捷投资,此公司的业务与娃哈哈密切相关。
不过最尴尬的要数宗馥莉的妈妈施幼珍。往昔宗庆后卖冰棍时,正是施幼珍陪伴在旁。娃哈哈的第一间厂房,还是施幼珍借亲戚的钱盖起来的。如今,三个突如其来的“孩子”,让任何人心中都有些五味杂陈。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精彩,有人为施幼珍鸣不平:“正房熬了一辈子,凭什么让小三的孩子分家产?”也有人说道:“法律不认这些,只认血缘。”更有专业人士翻出旧闻,称杜建英早在2005年就与宗庆后在美国领取了结婚证,或许这三个孩子根本不能算“非婚生”。
一场争斗愈演愈烈,仿佛成了家庭伦理剧。但真正值得担忧的是对娃哈哈的影响。
宗庆后在世时,谁都不敢轻言此事。但老爷子一去,各方势力立刻涌现。跟随施幼珍打拼的元老支持宗馥莉,而昔日受过杜建英恩惠的中层,现今态度模糊不清。
更为紧迫的是,许多经销商已经私下向宗馥莉传达:若控制权动摇,他们可能会另作打算。大家知道,娃哈哈在全国几万的销售点,可是凭多年建立的人情关系维持的。一旦这张网络崩溃,纵使宗馥莉保住股权,公司的生存也面临危机。
目前,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态度十分明显:在杭州官司未完之前,汇丰账户内的钱无人有权动。简单来说,尽管香港那边暂时将资金按住,但真正的焦点依然在杭州,杭州的官司才是决定性的。
如今杭州中院的案件尚未开庭,然而各方都在暗中较劲。宗馥莉不仅在公司运作、股份结构上有天然的优势,且手握诸多关键证据,包括信托设立过程中的邮件、会议纪要、资产评估报告等。
她的律师团队已经明确表示,将在杭州法庭提出“信托未生效”、“协议无强制力”、“资金非信托财产”等多项主张。宗馥莉的“败诉”,并不是终结,而是风暴的起点。
希望杭州的法庭能够给出一个既遵循法律,又顾及情理的答案。同时也期待宗馥莉不仅是“原配之女”,更能引领娃哈哈走出阴霾,成为“新掌门”。
毕竟,娃哈哈的名字,不该变成“娃哈哈不笑了”。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这场戏,才刚刚开始上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