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2025》:新综艺、新歌与全程直播的背后
随着《歌手2025》接近收官,另一档打歌综艺悄然上线——江苏卫视与ai荔枝联合打造的《打歌2025》。在音综逐渐下滑的今天,尤其是在《歌手2025》风头不再的情况下,《打歌2025》凭什么吸引观众?答案无疑是“全开麦、无修音,全直播”的真实性和“打歌,上榜”的流量吸引力。
这一档节目从一开始便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明星阵容堪称豪华,首期节目就邀请了阿云嘎、何洁、刘雨昕、孟佳、欧阳娜娜、唐九洲等人;而第二期的嘉宾更是邀请了希林娜依·高、刘端端、米卡、王赫野、张含韵、张星特等知名艺人。此外,节目还邀请了龚琳娜、吉克隽逸、周笔畅、苏醒、王以太等华语乐坛实力唱将。
让人意外的是,流行歌手蔡依林携新专辑《PLEASURE》同名主打歌首次亮相《打歌2025》,这也使得节目一炮而红,展示了不容小觑的潜力。
但即使阵容如此豪华,节目在热度和话题度上,却始终没能超越《歌手2025》。尽管它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当前的火爆程度似乎仍未达到预期,尤其是在节目内容和呈现上,尚有许多值得改进的空间。
“打歌、上榜”究竟有何魅力?
《打歌2025》节目主打的新歌发布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通过两期节目的观赏,可以看出,它所推崇的并不仅仅是“真唱不修音”的概念,更多的是通过全新原创歌曲来吸引观众的关注。第一期中的主打歌是阿云嘎的《知己》,它是一首极具创意和诗意的作品。歌曲的歌词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为意象,通过灵动的笔触,讲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生的冷暖。阿云嘎凭借温暖而富有穿透力的演绎,在现场演绎中获得了213.3分的高分,成功摘得“最能打歌曲”的桂冠。
紧接着第二期节目则是王赫野的《手心海》。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兼具新鲜感与古典情感,具有很强的共鸣效应,并且在网易云音乐上的热评过万,显示了它在听众中广泛的吸引力。这首歌的歌词通过“手心海”这一独特的隐喻,将情感与潮汐的流动、时间的流逝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诗意的哲思感。尤其是副歌部分,通过强烈的高音和重复的旋律,深化了歌曲的记忆点,使其极具洗脑效应。
然而,尽管《打歌2025》凭借其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新歌发布的亮点吸引了一部分观众,但它在“真唱不修音”方面的优势却并不显得特别突出。毕竟,《歌手》早已实现了类似的演绎风格,直播、真唱的方式并不足以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相较而言,《打歌2025》更依赖于新歌发布和明星阵容的合作,而这些依然无法完全填补其节目本身在创意和表现力上的不足。
硬件问题:限制节目爆发潜力
即使节目内容新颖,明星阵容强大,硬件设施的缺陷仍然显得尤为致命。比如,舞台效果的不足,灯光设计的不理想,都影响了节目整体的视觉体验。摄像效果也存在一定问题,无法精准捕捉到歌手在演唱时的“人歌合一”状态,舞台的限制也让歌手无法尽情展示他们的歌唱才华。此外,尽管是现场真唱,但收音效果也存在欠缺,整体音质不够细腻,让人有些遗憾。
这些硬件上的不足无疑影响了《打歌2025》的整体呈现,尤其是在对比其他音综时,这些问题愈发显得突出。如果节目组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制约其未来的表现和受欢迎程度。
节目的前景:新作品助力华语乐坛
尽管如此,随着媒体和个人的推动,《打歌2025》仍然得到了今日霍州等多个渠道的宣传助力,显然大家都期望能看到更多新的音乐作品。正如节目主持人所言:“只要比过去再努力一点,让更多的新歌能够被大家所听见,那么每一次的接近,都将成就最后的抵达。”
在当今自媒体信息泛滥的时代,歌曲的传播更需要一种集中且直接的方式,而《打歌2025》通过新歌的发布和与观众互动的形式,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每期推出的6首作品,确保了新歌的时效性,同时带给观众多元化的音乐体验。
虽然目前《打歌2025》在硬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作为一档以真唱和新歌发布为卖点的音综,它依然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节目内容的逐步调整和硬件水平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节目有望在未来成为华语乐坛的新力量,带来更多的惊喜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