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福毕业后就去了海岛工作,跟他沾边的不少人,也都陆续登上了这个在地图上都找不着名儿的小岛。有意思的是,每个人上岛的那些小细节,其实早就藏着他们往后的命运了。
先说说安杰,她还没踏上岛呢,就先丢了一只皮鞋。那会儿她带着孩子来随军,一路上就没顺当过。在中转站碰上暴风雨,船开不了,只能等着。食堂大师傅用衣服擦筷子,她瞅着膈应,就说自己不舒服,宁肯饿着也不吃食堂的饭。这期间,她心爱的高跟鞋也穿不成了,只能换上黑雨靴,脸上写满了不乐意,可也没办法——总不能让鞋子弄脏、脚弄湿吧。
你看,这时候的安杰虽说还端着点架子,可也开始学着适应了。更巧的是,等终于能上船了,她一只皮鞋不小心掉海里了。江德福还跟她开玩笑:"你们城里人现在流行穿一只鞋啊?"这话把安杰气的,索性把另一只也扔海里了。码头上好多人都看着呢,连江德福的领导都嘀咕:"这婆娘,怕是得让参谋长头疼喽。"
可人家哪知道,安杰从丢鞋开始,就真往海岛生活里扎了。风箱煮饭、用水缸里的水,她从嫌弃到慢慢接受;后来还放下身段当小学老师,踏踏实实过日子。那只不小心掉的鞋,就像她一开始是"被迫"来海岛;而自己扔的那只,正是她后来"主动"融入的劲儿——不较劲了,好好过日子。
再看老丁,他上岛时跟狗一块儿下的船。江德福一家去接他,大人是接老丁,孩子们却直扑那两条狗。说起来也挺让人唏嘘的,那两条狗是江卫国喜欢的,后来还挺受待见,连冲锋打仗都能帮上忙;老丁呢,是江德福的老同学、铁哥们,在岛上全靠江德福照拂,还总帮江德福出些馊主意——比如让人给江德福送假电报,故意气安杰。
可细想一下,那两条狗是光荣退役来"休养"的,老丁却是在学校受了打压,来这儿"避难"的。这么一比,老丁当时的处境,真比狗强不了多少,透着股说不出的憋屈。
安欣和江德华是一块儿坐船来的,可俩人上岛时的模样,简直天差地别。江德华在船头喊得欢,跟打了鸡血似的;安欣呢,扶着船柱子勉强站着,吐得昏天黑地。
江德华这是回"自己家"啊——到了哥哥这儿,就跟找到归宿了,打这儿起就没再回老家用,一门心思帮江德福和安杰带大五个孩子,成了孩子们心里最亲的姑姑。安欣就不一样了,那会儿她刚遭了不少罪,心里又委屈又敏感,体力和精神都快到极限了。后来她跟安杰因为一句"佣人"的闲话吵起来,其实也不全是安杰的错,实在是她那会儿太脆弱了。就像她在船上跟江德华说的:"你命好啊。"这话里,全是自己的辛酸。
还有白红梅,她在船上跟江卫国说的一句话,就注定了她跟安杰处不到一块儿去。她没见过安杰呢,就先念叨:"资本家小姐最会笑里藏刀了。"你想啊,安杰打心眼儿里瞧不上她"唱戏的"身份,她又打心底里膈应安杰"资本家大小姐"的背景,俩人还没见面呢,就把对方看扁了,还怎么好好相处?她偏偏忘了,江卫国可是安杰这个"资本家大小姐"一手养大的儿子,这话听在江卫国耳朵里,能舒服吗?
就像俄国那个戏剧家契诃夫说的:如果第一幕墙上挂着枪,那这枪到后面肯定得响。这岛上的人,上岛时的那些小细节,其实早就把他们的命运写明白了。不得不说,《父母爱情》能成经典,真不是没道理的——这些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心思,太耐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