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节里,德云社又一次闹得沸沸扬扬,风头盖过了昔日那份笑声中的纯粹与欢愉。这场风波的发端,源自尚九熙的长文,揭开了德云社内部的裂痕,又一度让人们对这一曾经辉煌的相声大社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尚九熙,在文中声泪俱下,倾诉着自己与何九华七年搭档的“背刺”往事。这对昔日的黄金组合,曾一起从小剧场的角落拼搏到如今,台上一捧一逗,台下兄弟情深。然而,世事总是令人唏嘘,那份曾经的兄弟情,最终还是败给了无情的流量和利益。
尚九熙叙述的悲哀,何九华为了攀附秦霄贤,早已暗中布下裂痕。青岛专场时,尚九熙满怀期待,通宵改稿,准备带给观众新段子;而何九华却在背后忙着与秦霄贤的团队合作,哪怕对于搭档的努力,他也没有一丝关注。何九华的心思早已偏移,早有准备新段子,急于与秦霄贤一同高飞。
更令人心寒的是,他竟以“尚九熙太努力,跟不上节奏”为由,提出分裂。显然,这是对旧搭档的背弃,而背后暗藏的,正是他对新“靠山”的急功近利。何九华甚至为了与秦霄贤的搭档合约,毫不犹豫地以“我不干了”来威胁郭德纲,最后却以低头认错的姿态回归,而对于曾经的搭档,连一声道歉都未曾送上。
德云社的风波,从未停止过。从昔日的相声金字招牌,到如今频繁的内讧与丑闻,似乎所有的欢乐都变得愈发沉重。张九南的家暴事件、秦霄贤的感情纠葛、陈霄华的醉酒事件……一桩桩,一件件的丑闻无不昭示着德云社内部的溃败。
早年的德云社,带给无数人欢乐,那时的郭德纲和于谦,带着“让相声回归剧场”的宏伟理想,拼尽全力将这门几乎被遗忘的艺术推回大众视野。可如今的德云社,似乎早已失去了初心。台上的捧哏和逗哏已不再是观众的关注点,取而代之的,是“流量”的急功近利。
流量至上,艺德何在?曾几何时,德云社的舞台上有着一份深沉的责任感和尊严。郭德纲和于谦等人曾反复强调,“学艺先学德”,这是传承的基石。然而,今天的德云社,许多年轻艺人忙着与综艺、广告挂钩,忽略了相声的基本功。那些老段子,如今听来早已让人乏味,新的创意似乎再也没有了源泉。
而粉丝文化的席卷,也让相声界逐渐丧失了纯粹。艺人们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不惜迎合流量,粉丝们不再为艺人的艺德与才华喝彩,而是盲目追捧偶像人设。舞台上的“真章”,早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台下的应援才成了焦点。
回望德云社曾经的辉煌,我们不得不叹息,曾经那块镶着“德”字的招牌,已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埃。或许,我们应当警醒,艺术的根基不仅仅是表面的娱乐,而更应在于责任与传承。
德云社的乱象,固然与内部管理失控有着密切关系。郭德纲的“家族式”管理看似热闹,却缺乏真正的纪律性。弟子们互相依附,流量与利益横行,谁还会去管那些最基本的“德”?这种管理的混乱,注定了德云社难以长久保持它曾经的光辉。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彻底丧失信心。希望德云社能在这片风雨中有所觉醒,回归相声的初心,重新拾回那份属于相声艺术的尊严与传承。只有在德艺双馨的基础上,流量与偶像的泡沫才能真正消散,留下的,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
当“德”字招牌被岁月摧残,我们依然可以期待它在风雨过后重新焕发光彩。愿德云社能再次找回它失落的初心,重拾曾经的辉煌,在未来的道路上,展现更为崭新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