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抗战题材电影《东极岛》上映,影片取材自83年前中国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中国普通百姓骨子里的血性和大义,感动无数观众。
记者从扬州影视基地获悉,片中“里斯本丸”号沉船救援、阿赑和阿荡兄弟潜水救人等核心场景,大多在扬州影视基地超级水景基地拍摄完成,既有滔天巨浪又有激烈水下戏份。
影片中,中国渔民不畏生死,奋勇营救被日军沉海屠杀的1816名英军战俘,198名渔民手无寸铁,却毅然驾船冲入枪林弹雨。朱一龙饰演的阿赑,与吴磊饰演的阿荡,兄弟二人率先救人,倪妮饰演的阿花也带领全体渔民纷纷出海施救,血性在岛上蔓延,一场集体觉醒由此爆发。
在水中像鱼一样的朱一龙、吴磊,以及划着木质船的倪妮,都让观众惊叹“真的就是海边长大的一样”。
据悉,朱一龙、吴磊、倪妮为了塑造角色,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蜕变。无论是烈日下的“上岛”暴晒和体能强化,还是“下水”挑战自由潜水及长镜头水下表演,再到“出海”实拍驾船搏浪,所有演员都以惊人的韧性与角色实现“血脉相通”,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影片《东极岛》制作历时200天,包含大量实拍场景,尤其是高难度水下戏份,被评价为“华语影史水戏拍摄时间最长的电影”。
该片导演费振翔曾感慨《东极岛》得以呈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从搭建真实渔村到实景水下拍摄,从演员高强度水下训练到团队自研“湿拍”技术,这部电影的完成离不开“好的机缘促成”与“在东极岛上一次次突破人力极限的努力”。
据悉,扬州影视基地超级水景基地堪称水戏拍摄的硬核科技系统,一站式解决了《东极岛》“一半海上一半海下,一部顶三部”水戏拍摄难题,创造了华语影史水戏多个之“最”。影片中的“里斯本丸”号沉船救援、阿赑和阿荡兄弟潜水救人等核心场景,大多在扬州影视基地超级水景基地拍摄完成。
据了解,影片《东极岛》首次采用了“水下联排双机位超宽拍摄”,在前期的排练与布光环节还借助水下无人机完成拍摄,依靠远程遥控精准定位,实现高效调度,尽可能还原对水下世界的真实想象。与此同时,剧组还创新融入了一套控制喷水系统,可以在每一个节点触发自动喷水,搭配实现人造浪、气动爆破的浪与人的精准交互。
演员朱一龙也感慨表示,“营造的环境和大海非常像,有涌有浪”。为进一步还原巨浪来袭的震撼感,剧组启用了十几台快艇发动机来完成虹吸戏份的拍摄,直接在水棚里造出“漩涡吞噬”的可怕吸力。为了拍出海面日夜变化的自然效果,灯光团队采用十余台起重机高悬巨型灯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剪辑 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