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中餐厅》。
作为一档已经做了九季的节目,《中餐厅》可以说是相当厉害。
从最初播出至今,它每年都会按时播出,保持着极高的稳定性。
不仅如此,每一季的收视率都相当可观,节目一开始,收视率便常常夺得第一名。
当然,《中餐厅》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离不开观众的支持。
说白了,这也是这档老牌综艺的强大底气。
不论节目质量如何,那些忠实观众始终会支持它。
大家都希望看看节目是否还能达到自己心中的预期,就算偶尔没有达到,也会继续给它机会。
毕竟节目已经伴随了观众这么多年,情感自然是深厚的。
如果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评价,《中餐厅》的口碑并不算完美。
在节目的前三季,我敢说它绝对是一档难得的好综艺。
作为一档经营类真人秀,当时的节目内容非常真实。
看着明星们在语言不通的外国经营餐厅,那种氛围和挑战感几乎无法复制。
比如,开店初期,客源就是一个大问题。
在早期的节目中,确实出现过餐厅生意冷清的情况,并不像现在一样,时间一到自动就有很多顾客光顾。
为了不让食材浪费,明星们不得不拼命吸引客人。
试想一下,如果你身处国外,语言不通,只能说几句简单的英语,你敢开口和陌生人沟通吗?
正是因为这种真实感,观众才会深有共鸣,前几季的节目才会赢得那么多好评。
而现在呢?
揽客环节简直成了笑话,完全没有那种真实感。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甚至被所有人拒绝,到用餐时间,餐厅依然是座无虚席。
观众觉得现在的节目不好看,正是因为它失去了原本的那份真实感。
把前三季和现在的节目一对比,区别确实挺大。
之前,整期节目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聚焦餐厅经营的难题。
而现在,经营环节却被忽略了,甚至有时候都一带而过。
这一季的《中餐厅》依然是在国外录制,地点选在了摩洛哥——非洲的一个国家。
这一季的嘉宾阵容也非常庞大,有黄晓明、林大厨、姜妍、翟潇闻、尹浩宇、沈月、丁禹兮,七个人组成团队。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季的嘉宾比以前更多了?
嘉宾人数增多后,原本就不那么沉重的经营压力变得更小了。甚至就连大家不太喜欢的洗碗工作,都变成了一个“抢”的过程——不抢的话,根本轮不到自己洗。
老实说,嘉宾人数多与否,大家是否累也无关紧要。
《中餐厅》最重要的,其实是那种轻松、和谐的氛围。
只要节目能够呈现出嘉宾之间温馨融洽的合作关系,那就是最治愈的部分。
不过,看完几期节目后,还是有些地方让人不禁想要吐槽。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最新一期节目中的槽点。
黄晓明在节目中被逼得不得不胡乱编了一段话,结果把《中餐厅》的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揭开了。
在这期节目里,黄晓明跟客人说:“我们的主厨坚持一份一份炒,因为他认为一起炒不好吃。所以他作为大厨的坚持,就是要一份一份炒才好吃。”
听完这番话,我忍不住想问:大家有没有觉得不对劲?
这简直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林大厨坚持一份一份炒的确没错,但这不是他所谓“坚持”什么的原因。
林大厨之所以要一份一份炒,根本原因是餐厅的火力不够。
大家都知道,餐厅做饭用的火力是非常猛的。
一般的家庭厨房,无论是液化气灶还是天然气灶,都无法比拟餐厅使用的大火。
即便我们家里觉得火力挺大的,实际上也远不如饭店的强劲。
而《中餐厅》的后厨,火力真的没有比我们家里强多少。
如果这样的火力做饭店菜,简直是在开玩笑。
当然,这样的火力在家里做两道菜完全可以,但要在餐厅做饭,那只能等着亏本。
林大厨并不是不能一次炒两份菜,而是火力实在太差,根本炒不出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即使林大厨技艺高超,面对这样的火力,也只能无奈。
如果火力足够,林大厨不光能炒两份,三四份也是轻而易举的。
坦白说,只要锅够大,林大厨能炒多少就炒多少。
不过,黄晓明这样说也不能怪他,他只是为了安慰顾客。
真正该怪的,还是节目组。
作为制作方,节目组在选择拍摄地点时,应该考虑厨房的条件。
既然要经营餐厅,厨房的火力、炊具、调料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火力,这是最基本的硬性条件。
调料缺少可以替代,锅碗瓢盆和刀具也能凑合,但火力不行,饭店根本开不下去。
节目组为了制造话题和困难,可以理解,但火力这种基础问题,真不应该成为节目的焦点。
看着节目组连火力都要用来制造噱头,实在让人有点无语。
真心希望节目组能醒醒,制造困难要有度,不要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黄晓明虽然被逼得说出那些话,但他其实也是在无意间给节目组“打脸”。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