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刷王凯的宣传视频时,发现他的气质愈发成熟稳重。那天他穿着简约的黑色T恤,发型也打理得一丝不苟。在为泰州文旅做宣传时,他眼神里满是诚挚与专注。可总有人在弹幕里疑问:“都四十多了,怎么还不结婚?”
与他一同参演《伪装者》的胡歌和靳东,早已抱上了孩子,分享着自己的家庭幸福。而王凯,依旧单身,连爸爸都未能等到他成家立业便离世。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他一路走来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王凯从小就与众不同,初中时看了一场话剧,便坚定了自己要当演员的决心。家里人急得几乎跳脚,反复劝他:“好好读书,考个大学才是正道!”他虽然表面答应,实际却没参加高考。高中毕业后,他直接接手了父亲的工作,在新华书店当了一名普通员工。
这份工作看似稳定,但王凯每天面对着那些书架,心里却有着无尽的渴望。他开始偷偷地到电视台跑,参加一些选秀活动,就算只是做个“背景板”,他也甘之如饴。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次拍摄广告时。导演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口说道:“小伙子,外形不错,考虑一下做演员吗?”就因为这句话,王凯毅然辞掉了新华书店的铁饭碗,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
北漂的日子并不轻松。他四处寻找培训班,要么太贵,要么不收插班生。兜里只有几百块钱,他住过300元/月的小隔断间,每天的餐食基本是馒头和泡面。实在撑不住时,他才给家里打电话,才让父母知道他已经放弃了稳定的工作。
“你这孩子!”电话那头母亲哭了,但她还是转头托上海的亲戚帮忙。那时他在上海艺术进修班奋力学习,每天睡不超过四小时,生怕辜负家人的期望。最终,他如愿考进了中戏、北电等多所名校,最终选择了中戏。在考试的那天,他兴奋得在考场外直转圈。
然而,考上中戏并不代表一切顺利,毕业后,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文凭而一帆风顺。大半年的时间,他都在出租屋里度日,连公交车钱都没有。为了去试镜,他只能步行。有一次,冬天,他穿着西装,里面只穿了薄毛衣,冻得嘴唇发紫,依然微笑着与导演打招呼。
就在他快要放弃时,《丑女无敌》的剧组找到了他,给了他一个角色。那角色是个娘娘腔,说话时还会翘兰花指,很多人劝他:“演这个角色可能会被定型。”但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空钱袋,咬牙接下了这个角色。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角色火了。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也接踵而至,他接到的角色基本都类似。一次去试镜硬汉角色,导演直接摇头:“你更适合做那种嗓音有些特别的角色。”王凯不甘心,他决定改变自己。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锻炼肌肉,对着镜子练习眼神,还不断研究《教父》中的经典场景,只为了摆脱“娘娘腔”的印象。后来在拍摄年代剧时,他故意在脸上抹泥,晒得皮肤黝黑,甚至有人认不出他,他反而特别高兴:“这才是我想要的!”
真正让王凯的事业起飞的是《琅琊榜》和《伪装者》。拍《琅琊榜》时,有一场雨中戏,他发着39度高烧,还是坚持站在雨里拍了四小时,直到导演喊停时,他的双腿已经麻木。该剧播出后,全网播放量破百亿,王凯终于从当初那个“娘娘腔”的演员,转变为观众眼中的“硬汉男神”。
然而,事业腾飞的同时,家中的事却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父母一再催促他:“趁我们还能帮忙,赶紧结婚生子,我们可以帮你带。”他总是以“忙完这阵”作为回应,可一个项目接着一个,直到父亲病重,他才意识到,原来有些时间真的等不起。
父亲去世时,他握着王凯的手,说:“别总是为了事业,找个伴儿吧。”他当时眼含泪水地点头答应,可直到现在,感情的事情依旧没有动静。
最近在看他为泰州文旅拍摄的视频时,王凯已经步入四十岁,眼角开始有了细纹,但他的气质却愈加稳重。有的人说他“太拼了”,也有的人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如今,除了拍戏,王凯常陪伴母亲和妹妹,空闲时,他也会去爸爸的墓前坐一坐,讲述一些最近的事。
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否也常常如此,总觉得未来的时间还有很多,把“以后”的事情挂在嘴边,但有些“以后”,真的等不到。你认为王凯的选择值得吗?如果是你,会选择先拼事业还是先顾家庭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