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的热门话题非马伊琍的“嘴笨”事件莫属!她先是在白玉兰奖颁奖礼的采访中,表现得有些像喝醉酒的复读机,紧接着在新片宣传现场,她的一句话“母女关系有雌竞成分”更是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瞬间登上热搜。
这件事迅速引发了网友的两极反应:一部分网友批评她不称职的母亲角色,觉得作为母亲不应该和女儿竞争;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马伊琍的话虽然过于直白,却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无论怎样,这件事的焦点,还是从她在白玉兰奖颁奖礼上的表现开始。
当时,宋佳发表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发言,声音坚定地传递着对演艺事业的尊重和对同业的敬意:“好演员就像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扎根,才能得到观众认可的养分。”这一番话让人感动不已,甚至引发了弹幕上“格局打开”的热烈回应。
然而,当马伊琍轮到发言时,似乎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被提问,还是事先准备的发言稿突然卡壳。为了不惹怒任何人,她选择机械地重复了一些让人听着有些烦躁的话:“每一位女演员都很棒……男演员和配角也都很棒……”网友们看着这一幕,不禁吐槽:“很棒很棒,到底能不能换点别的词啊?”
接着,马伊琍突然转而强调自己是上海人,期待白玉兰的绽放,似乎有点突然。这个突然提到自己是上海人的说法,让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网友纷纷评论她生怕大家忘了她的上海身份,硬是把原本应该高大上的场面,变成了带点脱口秀色彩的尴尬时刻。
有些人开始调侃她,这样的表现确实让人忍不住联想起朱丹曾经的尴尬经历——当她把“娜扎”喊成“热巴”,把“林允”叫成“允儿”,由于频繁的口误,朱丹最终成为“主持界黑洞”。而如今,马伊琍似乎也在重复类似的错误。
然而,马伊琍在白玉兰的“翻车”只不过是小试牛刀。一个月后,在新片《花样少女杀人事件》的宣传现场,她再度“放飞自我”。谈到母女关系时,她脱口而出:“相爱相杀,还带点雌竞。”这一生物学概念硬生生套在家庭关系上,听得记者们一脸懵逼。
此话一出,网友们瞬间炸锅:“这怎么能是一个母亲该说的?难道母女关系也要竞争男人?”“雌竞”一词本就带有生物学的性别竞争意味,把它放在母女关系上,实在让人感到不适。网友们纷纷建议她重新学习语文。
然而,如果我们全面了解整个采访的背景,会发现马伊琍想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更深层的情感:她认为母女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母亲需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女儿。她在采访中提到:“女儿不需要一个牺牲自己的母亲,她们需要一个活得精彩的榜样。”
这番话触动了无数中国家庭的痛点。许多母亲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最后却发现,孩子并没有从她们的牺牲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反而走上了母亲曾经走过的错误道路。马伊琍正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提倡这种更加健康的母女关系。
事实上,马伊琍早已从“牺牲型妈妈”逐渐转变为“朋友型妈妈”。她与两个女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开放。如今,女儿们不仅能与她进行平等的对话,甚至会在择偶问题上给她提建议。这种从“控制”到“放手”的转变,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显得尤为珍贵。
而马伊琍的智慧早在过去的婚姻危机中就有所展现。当年,面对震动全网的出轨丑闻,马伊琍正处于小女儿的哺乳期,大女儿才六岁。她以一句“且行且珍惜”回应公众,却没有得到理解,反而被批评为“软弱”。然而,没人意识到,她是在为孩子们的成长、为自己未来的独立做铺垫。
马伊琍以坚韧的姿态重启了自己的事业,从《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到《繁花》里的玲子,每一个角色都向世人证明了“离开男人我能活得更好”的理念。与此同时,她默默为孩子们铺路,不仅带大女儿参加舞蹈比赛,还保护着小女儿远离媒体镜头。直到2019年,姚笛宣布结婚的第二天,马伊琍果断发布了离婚声明,并且成功争取到了两个女儿的抚养权。
这一切都让网友意识到,马伊琍的离婚背后,不是妥协,而是长达五年的精心布局。
离婚后的日子看似平静,但实际上充满了挑战。49岁的马伊琍不仅要应对大女儿的青春期问题,还要面对小女儿成长中的阵痛,更要处理自己身心的变化,尤其是更年期的到来。尤其在单亲家庭中,母女之间的“拉扯”更加明显,而马伊琍在其中的努力和坚持,也表现得愈加细腻。
她为了不缺席女儿的成长,放弃了许多工作机会;为了尊重女儿的想法,她甚至允许女儿参与到自己的感情生活中。而最值得称赞的是,马伊琍从未在孩子面前说过前夫一句坏话。甚至当文章出演话剧时,大女儿爱马也亲自到场支持父亲,演出结束后还亲手上台与父亲一同致谢。
马伊琍一直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健康、成熟的榜样,这种健康的亲子关系背后,正是她多年来的理解与成全。
最终,马伊琍的“雌竞”事件,实际上揭示了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困境。我们常常要求母亲是完美的奉献者,却忽视了她们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挣扎与成长。虽然“雌竞”这个词用得不妥,但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总希望母亲说“漂亮话”,却不愿听她们说出“真心话”呢?毕竟,每位母亲都有过词不达意的瞬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勇气把这些真心话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