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这部暑期档震撼巨制,终于如期上映。影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表现形式,都在观影时带给我复杂的感受。观影后的第一反应,既有欣喜也有失望。
影片前半部分在叙事上存在较大问题。它试图讲述一群中国渔民自发拯救被困的英国战俘的故事,意图通过震撼的场面和感人的情节展现出他们的英勇。然而,由于动机不够清晰、情节衔接显得突兀、闪回剪辑频繁,整体叙事显得零散且生硬,难以让观众完全投入。
幸运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的场面逐渐壮观,视听效果也不断增强。后半段的情感爆发力强烈,尤其是演员们的精彩表现更为出色。影片中,不仅有令人心跳加速的紧张场面,还有对大海壮丽景象的展示,凸显了中国渔民的善良、勇气与担当,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本片的诞生背后,是众多幕后的努力与付出。以下是关于《东极岛》背后制作的10个细节故事。
1. 背景故事
《东极岛》改编自二战时期的真实历史。1942年,日军押送英国战俘的船只“里斯本丸”在中国东极岛海域被击沉。日军撤退时,把上千名战俘关在船舱内,不允许他们逃生。许多战俘跳海时,遭到日军射击。在这危急时刻,东极岛上的一群中国渔民不顾枪林弹雨、暴风浪涛,奋不顾身地救援了这些战俘。虽然方励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也再现了这段历史,但《东极岛》却是首次用如此宏大的制作来讲述这一故事。
2. 剧本创作
主创团队强调,讲述历史故事时,艺术感染力最为重要。在筹备期间,团队仔细阅读了大量资料,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剧本的创作过程长达五年,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拍摄,剧本经过多次修改。尽管影片拥有庞大的制作规模,主创团队始终坚持将焦点放在中国渔民的英勇品质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上。
3. 联合导演
《东极岛》被誉为华语影史中拍摄水下戏份最多的电影之一。导演管虎深知水上戏份的难度,但仍决定迎难而上,挑战多重水域拍摄。从海面到水下,再到海岛的多重场景拍摄,电影的技术要求堪比三部影片的规模。为了应对巨大的拍摄压力,管虎邀请了徒弟费振翔共同执导,两人分工明确,合作默契,凭借十六年的师徒情谊,共同克服了种种难题。
4. 演员表现
由于影片的水下拍摄较多,演员的体能和抗压能力都成为考量重点。主演朱一龙和吴磊,在拍摄前便投入了严格的体能训练。拍摄时,他们的体形、肤色与渔民的形象高度相符。尤其是在水下拍摄时,他们不仅仅依靠设备,而是在没有供氧的情况下,挑战深达10米的水域,凭借闭气完成高难度动作。倪妮也同样为角色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了塑造渔民自然质朴的形象,她坚持素颜出镜,展现出角色的淳朴与坚韧。
5. 渔村重建
电影的拍摄地东极岛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开拍前一年,主创团队便亲自踏上了这片土地,实地考察了沉船的海域和渔村的遗址。由于东极岛地理位置偏远,剧组面临着极大的拍摄挑战。为了真实再现40年代的渔村,团队冒险克服了交通不便的困难,人工开路,肩挑手扛地完成了重建工作。通过这一过程,演员们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吴磊提到,许多情绪和表现都被岛上的环境所激发。
6. 海面拍摄
大部分故事发生在东极岛海域,剧组在拍摄过程中,采用了“真海”和“人造海”两种拍摄环境。由于海洋的不可控性,拍摄过程中充满了未知因素:洋流、风力以及波浪都会影响镜头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控这些挑战,剧组使用了一个超大平板船,配备吊车来保护拍摄的渔船。此外,还在控制环境下搭建了大型人造海景,模拟海洋的波动,为影片带来了惊人的视觉冲击力。
7. 水下拍摄
相比海面,水下拍摄无疑更具挑战性。为了完成真实感十足的水下戏,剧组不仅要求演员具备专业潜水技能,还要克服水下光线不足、场景布置困难等问题。最初,剧组尝试用特效来模拟水下效果,但发现效果远不如实际拍摄。最终,他们决定采用实拍,搭建了5个专业水棚,并利用亚洲最大的恒温水景棚进行拍摄。
8. 船只制作
影片中的26艘船只是剧组精心打造的,包括渔船、货轮以及日军救生艇等。为了复原当时的船只,剧组邀请了30名造船师傅,采用古老的非遗工艺制作了20多艘传统渔船。此外,剧组还在无锡影视基地以1:1的比例重建了“里斯本丸”货轮。每个船体都装配了六轴机械平台,模拟船体沉没的效果,确保拍摄效果的真实还原。
9. 拍摄技术
为应对特殊水域拍摄需求,剧组研发了多款新的拍摄器材和技术,并配备了专业水下摄影师。这些摄影师身上绑上了多个威亚点,拍摄时可以拉拽摄影机,在水下与演员共同完成拍摄。
10. 视觉特效
影片的视觉特效指导蒂姆·克罗斯比,是著名的澳大利亚视觉特效大师,曾参与《X战警:逆转未来》等多部大片的制作。他为《东极岛》带来了超过1000个视效镜头,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软件,力求完美。尤其是在营救场面,克罗斯比直言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挑战的后期制作。
这些幕后故事正是《东极岛》能够以震撼的效果呈现的原因。从演员的精湛演技到技术团队的突破,所有细节都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渔民英勇无畏的精神,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担当。这一历史事件的再现,不仅让世界看到过去,也让我们更加铭记那份来自大海的牺牲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