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它通过基层人物的视角,揭示了当年南京人民所经历的苦难,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冷酷与残暴。这部电影与以往同类型题材的作品有着显著的不同,首先是在处理暴力场面的方式上。影片中没有过多地直白展现血腥和女性遭受凌辱的镜头。导演申奥表示,这样的情节本已为人所熟知,无需用过度渲染的镜头吸引观众,且考虑到过审问题,选择以更为内敛的方式呈现。
其次,《南京照相馆》对日本角色的刻画也与以往的电影截然不同。影片中的日本人几乎全是无情的反派,没有一个角色拥有任何良知。导演申奥在青岛的路演中被观众问到这一点时,直言不讳地回答:“从日本人踏上中国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们便是侵略者,是敌人!”申奥进一步解释,在创作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深刻理解到当时的日本人并非在成为军人后才沦为侵略者,而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就早已被灌输征服大东亚的思想。
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到大的训练无一不为实现这一目标做铺垫。张纯如在其著作《南京大屠杀》中提到:“为了准备与中国的战争,日本人花了数十年时间培养侵略精神,这种思想早已渗透到男孩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战争器械模型到玩具士兵,再到自杀式任务的游戏,甚至在学校里,男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射击,老师们甚至会责骂不敢动手的学生,嘲笑他们未来不能为天皇杀敌。
在这种“训练”的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心中早已没有人性可言。正如导演所说:“那些经过如此教育洗脑的士兵,如何能有同情心?”一些在训练中因体力无法承受而死亡,另一些因心理摧残而选择自杀。活下来的士兵,已是心理和身体都被训练到极致的战士,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良心。因此,导演申奥认为,《南京照相馆》中的日本人,完全可以视作不折不扣的侵略者,毫无善意。
影片中的摄影师伊藤一开始被描绘为一个懦弱、不敢反抗的人物,但他的性格也无法掩盖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日本军人所固有的冷血与暴力。申奥导演通过这部电影,展示了真实的历史,力图摆脱西方视角的偏见,让中国的视角更加独立和客观。《南京照相馆》的成功,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也标志着中国电影逐渐摆脱了外部视角的束缚,走上了独立思考的道路。
申奥导演虽只拍了两部电影,但每一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震撼人心。我们应当感谢这位有勇气坚持自己信念的导演,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导演出现,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更加成熟和深刻的方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