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7月30日了,我满怀期待地想去看《731》这部电影,结果在猫眼电影上搜索一番,却发现明天根本搜不到它的上映信息。怎么回事?《731》到底为什么这么难上映?
《731》讲述了日本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实验的历史,那是一段令人痛心且沉重的历史。731部队当年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活体解剖、细菌实验、毒气测试、冻伤实验,甚至对无辜的孕妇、儿童和战俘施加极端暴行。这些恐怖的事实并不是编剧的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残酷。每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都会深感震撼与痛苦。至于这部电影的制作,从最初构想到现在的上映,简直是一路坎坷。导演赵林山在2012年拍完《铜雀台》后,就计划拍摄《731》,但因为条件不成熟,项目一直被搁置。直到2017年,这部电影才重新启动,原定于2018年上映,但又历经波折,最终拖延到2025年才在黑龙江正式开机。这些艰辛的历程,外人很难想象。
然而,终于传来了好消息,说这部电影定档于今年7月31日进行全球预映。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充满期待,想要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段历史的重现,让更多的人铭记那段伤痛。但随着上映日期的临近,问题却纷至沓来。有消息说,这部电影被举报了,理由是内容过于血腥暴力,害怕影响到孩子们,担心他们会做噩梦。还有人说,这部电影打着主旋律的旗号实则是为了圈钱,且可能会影响当前的国际关系。但这些理由合情合理吗?历史本身就残酷,731部队当年做的那些事,比电影中的任何画面都要残忍得多。电影只是通过影像呈现这段历史,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过去,让历史的伤痛更加铭刻在心,这难道错了吗?
更荒谬的是,所谓的“影响国际关系”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纪念历史并非为了挑起仇恨,而是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731部队的罪行是不可抹去的事实,这是不容否认和美化的。如果因为担心国际关系受到影响,就让这样的电影无法上映,那岂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无辜受害者的不公?从电影行业角度来看,排片和资本问题也是《731》难以上映的重要原因。暑期档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热门影片已经占满了排片。像《731》这种题材沉重、尺度大的电影,院线经理可能担心上座率不高,所以连预售窗口都没有开启。而且,这部电影的投资方只有四家主投公司和十一家参投公司,与那些同档期由十几家大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相比,显得阵容单薄。宣传力度也相对较弱,主要依靠网友的自发宣传,没有票补、没有路演,也没有大屏广告,这让电影在排片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如今的电影市场,没有强大的资本和宣传支持,再好的电影也很难被大众看见。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据说日本政府曾向中国递交了23条外交抗议,要求电影更名为“旧日军防疫部队”,并删减70%的镜头,日本右翼分子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宣称731部队是虚构的。他们为什么这么做?难道不是害怕这段历史被揭露,怕他们祖先的罪行被更多人知晓吗?但是,历史就是真实的,不管他们怎么掩盖和否认,事实无法改变。我们更不能因为外界的干预,就放弃这部电影的上映。实际上,类似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网剧和出版物近些年都正常上线,审查并不是电影无法上映的主要原因。真正的障碍来自商业考虑和外部干扰。然而,像《731》这样的电影,其意义远远不止于票房和商业利益。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伤痛,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控诉,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作为观众,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上映。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社交平台上多关注,多讨论,让更多人了解这部电影,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它的期待。毕竟,历史不能遗忘,历史更不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