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拍摄731题材的讨论热得烫手,网上的争论几乎快把屋顶掀翻。有人觉得这是在挖民族的伤疤,故意找麻烦;也有人反驳,指责这种历史必须公开展示,不然就对不起那些已逝的同胞。两派激烈对立,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步。
不过,我得告诉你,赵林山导演带着《731》剧组在哈尔滨731遗址所做的事,绝对让人看了之后夜不能寐。他们居然按照1:1的比例,完美复刻了当年日军进行细菌实验的四方楼!站在那座楼前,风吹过来,竟然带着一股阴冷的气息,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同胞的惨叫,脖子后面都不自觉地冒凉气。
这么震撼的场面,评论区可不淡定,简直炸开了锅。有的网友大喊“太猛了!这剧组是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也有些人带着挑衅的语气说道“难不成他们就想靠这种题材吸引眼球,拿苦难当流量密码?”各种声音交织,简直比市场里的讨价还价还热闹。
你可能不太清楚,这个剧组为了把这部作品拍好,足足花了四年时间。四年啊!其他剧组都拍好几部轻松的甜宠剧赚快钱了,而他们就只在做那些医疗道具的细节就花了半年的功夫。最让人佩服的是那些手术刀,连陈列馆里老物件上的锈迹都照搬得一模一样,专家们一看都点头称赞,说简直像是刚从当年实验室里挖出来的。网友们在评论区刷屏说“细节控的天堂!这才叫复刻历史,不是随便乱弄”。
更夸张的是,演员们拼得像是不要命的节奏。特别是日军的敬礼姿势,他们练了三个月,每天都对着镜子练动作,胳膊举得发麻,连吃饭都拿不稳筷子。更有一位群演说,每次进组前都必须先找心理医生聊两个小时,否则一进片场就全身发抖。拍完戏后,三天连饭都吃不下,闭上眼睛就看到剧本里那些惨无人道的场景,胃里直打翻腾。
记得前段时间哈尔滨零下二十几度,寒风刺骨,剧组还在遗址拍外景。演员们穿着军大衣冻得直打哆嗦,牙齿咯咯作响,台词都说得发抖,可没有人喊停,大家都咬牙坚持拍完。还有个年轻演员冻得眼泪直流,嘴上硬是说:“这算啥,当年同胞受的苦比这狠一百倍。”他后来在采访时也说:“每次开机,我都感觉那些遇难者的眼睛在看着你,根本不敢有一丝懈怠,生怕辜负这段历史。”
奇怪的是,这个项目之前已经有三个导演接手过,但都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要么是资金问题,要么是团队成员退出,最后都不了了之。结果,现在居然有导演敢接手,网友们纷纷猜测:“背后压力得有多大,难道是梁静茹的勇气吗?”
对于网上那些质疑“过度煽情”的声音,剧组并没有做任何辩解,反而直接公开了一堆拍摄花絮。你猜怎么着?这些花絮并没有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充满眼泪和同情,而是将731部队使用活人做冻伤实验、注射细菌这些暴行真实呈现。镜头里没有任何煽情的眼泪,但那种冷酷无情的暴力,看的让人浑身发冷,几天都难以释怀。
相比那些抗日神剧里的“手撕鬼子”戏码,这部作品才真是硬核历史课。至少,它没有将苦难当成笑料,也没有将牺牲当做噱头,而是用真诚去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说实话,像这样敢拍硬核题材的剧组,在娱乐圈里真的是一股清流。他们不是在卖惨,也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通过镜头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让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年轻人知道,当年我们的同胞遭受了怎样的苦难;让那些快要遗忘的人重新记住,某些历史永远无法被原谅,某些伤疤永远刻在我们心里。
这样的作品,难道不值得我们为它点个赞吗?赶快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让这些脚踏实地做事的人不被辜负,也让这段沉重的历史不在时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