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第二部里,小编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个案子,也不是主角团,反倒是配角花公公。这老爷子存在感超强,好几个案子里都有他,一出场就自带笑点,歇后语一套接一套的,小时候好多歇后语都是跟着他学的呢!
花公公最早是跟在三廉王身边的,是王爷信得过的人,三廉王对他也挺纵容。就说有回他拿着包拯的拜帖来,王爷知道他怕脏,也没强迫他进兰花园。
一开始他可不喜欢包拯,觉得这人查案子头一个就找三廉王,准是 "狼舔兔鼻子,没安好心"。可三廉王不这么想,还想试试这位皇上口中的 "大宋第一聪明人" 是不是真有本事。听说皇上御赐的宝马行素通人性,就打算用马考验考验包拯。花公公却觉得这是 "用米缸困耗子,便宜他了",压根不配。
但王爷的话不能不听,他去通知包拯赴约时那叫一个不客气 —— 人还没进门,大嗓门先飘进来了,进屋报了名号就直戳戳说包拯 "脸黑如炭,名不虚传",气得展昭都忍不住怼他。他立马回嘴,说展昭这小光头是 "老鼠煮菜,没事找事"。
还有那句有名的 "黑推理、俊博学、光头打不死",也是说他们仨的,反正花公公一开始对这庐州三子是一百个看不顺眼。
后来包拯三人见了三廉王,包拯一眼就猜到王爷是想考验自己,还直言王爷现在也是嫌疑人 —— 毕竟三色泥出自他的兰花园。花公公本就看包拯不顺眼,这会子歇后语又冒出来了:"耗子走进猫窝,你好大的胆子!"
包拯倒是不怕,三廉王说用马试他,他二话不说骑上行素就跑,公孙策和展昭也借了马跟上去。三廉王这时候也佩服起包拯,骑马追了上去,只剩花公公愣在原地,嘟囔着 "这真是哑巴张嘴,像什么话嘛!"
谁也没料到行素被人下了毒,还好展昭反应快,包拯才没出事。明眼人都能猜到凶手想杀的是三廉王,花公公却不信,说这是 "鲤鱼长翅膀,公鸡水中游,乌龟遁地,没可能的事!"
再后来三廉王被软禁,花公公和另外四个公公突然被拉去跟五十个禁军比赛抢军旗,还立了军令状。这事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怪:就算禁军那边有贪污舞弊、装备不好,可人家年轻力壮、人又多,怎么会输给五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公呢?不过经这一战,花公公是彻底服了包拯。
本以为他戏份到这就完了,结果包拯要救王朝马汉,让小蜻蜓扮买家引李道上钩时,他又冒出来了。听说李道是个道貌岸然的家伙,他又开怼:"状元当乞丐,枉读圣贤书"。
大概是爱屋及乌吧,他本来是替三廉王给包拯送信,一听说有人要在金龙寺行刺包拯,急得跟什么似的,直骂 "耗子咬猫,好大的胆",那着急劲儿不亚于公孙策和展昭。
向来胆小的他,居然跟着公孙策他们扮成戏班子混进了金龙寺。展昭按计划追着王朝扮的黑衣人,想看看寺里到底藏了些什么人。结果发现金龙寺藏龙卧虎,僧人都透着古怪,后来才知道这些僧人全是官差扮的,在抓拐卖女童的通缉犯。
事后花公公少不了吐槽展昭,说他列了一堆嫌疑人,是 "鸡蛋壳上找缝,白费功夫";说起佘豹,更是嘴毒:"这个狂徒的罪行,多得就像一碗面,何止一条啊!" 王朝听了都忍不住翻白眼,这段真是能笑死人。
不过花公公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展昭中毒后,他急得不行,说现在是 "耗子拉乌龟,举手无策",还劝大家别在金龙寺耗着找凶手了,赶紧救人为妙 —— 毕竟当时公孙策急得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再耗下去怕是耽误了展昭的救治。还好最后凶手抓到了,展昭也没事。
花公公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冯府。小蜻蜓为了找义父卢有涯的下落,假扮成冯止水的女儿,他不放心,虽说没武功,还是跟着王朝夜探冯府。赶巧碰上颜四娘逃跑,常安追到书斋,王朝让他躲好,结果雷震稍微一吓唬,他自己就吓得跑出来了。还好小蜻蜓躲在房梁上,丢了几个烟雾弹,趁乱把他救了出来。
再往后,花公公就没露面了,只提了一句他生了重病,告老还乡了。
不得不说,花公公这角色塑造得是真成功,浑身是戏,又搞笑又暖心,嘴毒归嘴毒,心眼儿却好,让人想忘都忘不了。其实这种配角才是剧里的 "调味剂",有了他,紧张的破案剧情都多了几分轻松,看的时候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身边真有这么个爱说歇后语的老爷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