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布了鲍勃·迪伦的第十七张专辑——《欲望》。这张专辑包含了9首歌曲,所有作品都展现了典型的迪伦风格:民谣与摇滚的完美融合。作为音乐界的传奇人物,迪伦的新作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广泛好评。不仅在当年的媒体评选中表现突出,甚至在2003年,这张专辑被滚石杂志评选为“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之一。
在销量方面,除了在美国本土突破了百万销量之外,《欲望》在欧洲的各大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如果没有当时盗版的泛滥,专辑的销量有可能会创下新纪录。尽管如此,这张专辑的成功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特别是在《乔伊》这首时长长达11分钟的歌曲发布后,粉丝们开始热议纷纷。有人质疑迪伦是在歌颂一位黑手党成员,并对他表示了强烈的反感:“迪伦,你到底什么意思?是不是被人威胁了?”面对这些批评,迪伦毫不示弱:“我并没有受到威胁,这首歌就是我想表达的内容,我始终认为乔伊·加洛是个英雄,一个勇敢与命运抗争的斗士!”
1951年4月19日,纽约的黑手党大佬卡洛·甘比诺坐在会议桌前,看着空无一人的座位,感到无比焦虑。家族的领袖和他的弟弟刚刚在早晨被抛入大海,身亡,而领袖本人也已经失踪一天。种种迹象表明,曼加诺家族的权力格局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果然,不久后,家族的二把手阿尔伯特·阿纳斯塔西亚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走进来,直接坐上了主位,环顾四周说道:“文森特失踪了,家族的领导出现了空缺,必须有人站出来接管大局,大家觉得谁最合适?”甘比诺心中冷笑,他心里明白,阿尔伯特已经稳坐了这把椅子。此时,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不要阻止阿尔伯特接管?
经过深思熟虑,甘比诺最终决定放弃反抗。理由很简单——他根本无法与阿尔伯特抗衡。阿尔伯特不仅掌握了码头工人协会,还是黑手党委员会谋杀公司的负责人,这个组织无疑是全美最强大的黑道力量,旗下的杀手无数。而且,阿尔伯特本身武艺高强,早年间便以“刽子手之王”名扬四方,他的个人战斗力几乎无人能敌。因此,甘比诺决定顺从,表示支持阿尔伯特:“在老大缺席时,由头理事接任是惯例。”
看到甘比诺表态,其他头目也纷纷支持阿尔伯特,最终,阿尔伯特顺利成为新一任家族首领。1951年5月,纽约的曼加诺家族正式更名为阿纳斯塔西亚家族,而阿尔伯特也成为了纽约五大黑道首领之一。
然而,阿尔伯特的新政并未持续太久,家族成员们很快就开始对他感到不满。因为阿尔伯特的行为过于暴躁且没有底线。他不仅对手段极为残忍,甚至连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也能轻易下令处决。在这种无所顾忌的暴力下,家族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短短两年内,阿尔伯特家族的声誉已经跌至谷底,黑道同仁对他们敬而远之,警方则展开了更为严厉的打压。
看到局势日益严重,家族的小头目们开始考虑要不要“除掉”这个暴君。然而,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阿尔伯特是一个杀手出身,身体素质极为强悍,且平时总是有着强力保镖护卫,这让任何动手的计划都显得充满风险。更重要的是,若要找人行刺,家族内部的人很容易被察觉,而若求助于其他家族,也无疑是找“外援”,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家族的二把手甘比诺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认为现在正是除掉阿尔伯特的最佳时机。首先,阿尔伯特已经年过五十,身体机能严重下滑,而且他还长期沉迷于各种不良嗜好,战斗力早已大不如前。其次,甘比诺发现,纽约的黑道中有许多年轻的狠角色,他们渴望通过干一笔大事来成名。因此,找个胆大心细的雇佣兵去对付阿尔伯特并不困难。最终,甘比诺决定亲自出面,联系外界的顶级杀手,对阿尔伯特发动偷袭。
经过一番寻找,甘比诺终于找到了一个人选——约瑟夫·加洛。这位恶名昭彰的狠人曾因暴力行为臭名远扬,甚至有传闻说,他曾将欠债者的母亲绑在轮椅上,推下楼梯致死。甘比诺亲自找到了加洛,并许以重金,最终签下了这笔交易。加洛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放出狠话:“他死定了!耶稣也救不住他!”
约瑟夫·加洛,这个年轻且暴力的杀手,正是黑道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他的传闻也逐渐在黑帮中流传开来。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加洛的故事开始引起了甘比诺的关注,并最终成为他除掉阿尔伯特的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