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浙江横店的热烈开机仪式标志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伟大的长征》正式启航。这部剧的开机座谈会同样充满热情与期待,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历史还原的精准,剧组在2023至2024年间,多次组织“重走长征路”的实地采风,足迹遍布长征经过的九省数十个城市、县区的革命纪念馆与历史遗址,行程总计近两万公里。细节上,他们仔细研究行军锅上的锈斑纹路,甚至战士们的方言口音也都力求还原。此外,剧组还动用了无人机对雪山进行精密测绘,按原样重建了遵义会议的旧址。
该剧的导演张永新,明确表示作品的创作核心是“在大主题下展现人性的伟大”。他深信,在红军战士们经历艰难困苦时,所展现出来的奋斗精神与人性光辉,才是这段历史最值得铭记的部分。张导坦言,在创作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挑战,但“必须闯过去”是剧组的决心与信念。
饰演毛主席的演员于和伟则分享了自己为角色所做的准备,他花费了半年时间研究青年毛主席如何在革命历程中逐渐从一个年轻的战士成长为一位领袖,特别是湘江战役之后,毛主席在气质上的巨大转变。于和伟强调,塑造毛主席时,并不追求外形上的“百分百相似”,而是要抓住其精神内涵与气质的共鸣,呈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与成长的毛泽东形象。他甚至大胆言辞:“外貌不必完全相同,精神的契合才最重要。”
导演张永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对这部剧的拍摄始终心存敬畏,认为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才能把这部大剧呈现好。而于和伟则似乎对自己的理解与表现充满自信,言辞犀利,不失为一种豪言壮语。特别是他提到的“精神契合”的话语,不禁让人回想起他曾在出演电视剧《大决战》时对自己饰演的林彪角色的表态——“形似是表皮,神似是内核”,他强调,塑造人物时,更加注重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精神气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相似度。
然而,尽管于和伟一再强调自己能够精准把握角色的精神内核,实际上,观众对他饰演的林彪却并未表现出认可。在《大决战》中,由马绍信饰演的林彪更为生动与贴切,马绍信通过细腻的演绎,展现了林彪的静气、才气、傲气和霸气,塑造的林彪既有气质,又有力量,堪称完美。更为难得的是,马绍信的演技得到了林彪女儿的认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于和伟的林彪形象则显得机械僵硬,情绪波动过大,语气过于尖锐,完全没有展现出林彪那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于和伟在《觉醒年代》中成功演绎了陈独秀,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和白玉兰奖,但他的演技与形象依然没有脱离自我演绎的范畴。尤其是在饰演林彪时,他显得过于用力,未能突破自己惯常的演绎风格。这样的话,观众对于他不断重复的豪言壮语,难免产生质疑——是否他仅凭短短半年的研究便能“抓其神而释其形”?或许,真正该“觉醒”的是他自己,如何跳出自我,真正进入角色,成就更加深入的演绎。
事实上,于和伟在演艺圈的地位固然不可小觑,但不难发现,他在塑造每个角色时,总是让自己的个性色彩占据了主导。无论是在言谈举止还是表情动作上,总是带着浓重的“于和伟”色彩,而非完全让角色与人物鲜明地对接。由此可见,演艺之路的突破,可能正是他今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