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情深深雨濛濛》中被视为“恶毒”的雪姨,是无数人童年时期的阴影。那个人总是将“恶毒”刻画到现实中,住着豪宅,却把年迈母亲扔进养老院。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她真的是现实版的“恶毒雪姨”,还是大家误解了她?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王琳的原生家庭,就能理解她为何如此执着于儿子的关心,而对自己的母亲却似乎冷淡无情。
最近在《姐姐当家》的节目中,王琳的一些片段让人感到特别心疼。大众眼中的她,是衣食无忧、身处娱乐圈的实力演员,但实际上,她自己明白,自己更像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普通妈妈”。
她的儿子在国外读书,学业繁重,因此他们约定每周四才会通一次电话。即便心中有着深深的思念,王琳也只能默默忍耐,绝不打扰。
节目拍摄当天恰好是星期四,王琳独自坐在沙发上,等待着与儿子的通话。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儿子似乎并不愿意在节目中与母亲通话。他只关心自己“隐私”的问题,却没能注意到王琳语气中已透露出一丝哽咽。难道他没有意识到,母亲此刻需要的只是他简简单单的关心吗?
她并没有要求太多,甚至只是想要儿子能在电话中多问候自己几句。然而,儿子却没有意识到她的孤独与需要。
一些网友认为王琳的爱让人窒息,沉重的母爱让她的儿子感到喘不过气;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儿子有些矫情,停一两个月生活费就行了。可真的是这样吗?母亲对儿子的思念难道就是一种“窒息”吗?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王琳的成长经历,就会明白她为何如此渴望儿子的关心。王琳的童年,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幸福,反而充满了痛苦与孤独。她的父母从未给予她应有的爱与陪伴。
她曾在节目中透露,自己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五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父亲,而父亲在她的童年几乎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母亲则重男轻女,家里空间狭小,王琳常年只能睡在沙发上,十多年过去,她的记忆里只剩下这些冷酷的现实。
如果有人问,父亲的缺席还可以理解,但母亲不是在身边吗?然而,王琳七岁那年第一次回到母亲和弟弟身边,却发现所谓的“家”其实只是一个21平米的单间,母亲让弟弟睡床,自己则孤零零地睡在沙发上。这段痛苦的记忆让她发誓,再也不回那个地方。
在那个家庭里,她几乎是透明的,所有的痛苦与挫折,她只能自己承担。父母的缺席与冷漠,让她感到孤独无助。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她对亲情的强烈渴望。
王琳自2011年离婚后,一直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她的生活除了工作,更多的是孤单。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她,难道不值得拥有儿子的关心吗?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给儿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把他送到国外深造。所有的付出,她的要求不过是儿子能在每周四的电话里多关心她一些。
了解了王琳的家庭背景后,是否还有人认为她的爱“窒息”呢?她把自己童年没有得到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了儿子,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可能有人会觉得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住着豪宅却把母亲送到养老院,这似乎显得太残忍。可问题是,王琳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能够不怨恨自己的母亲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了。更何况,王琳母亲住的并不是普通的养老院,环境很好,还配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王琳已经尽力了,也经常去探望母亲。谁知道她的母亲是否愿意和王琳住在一起呢?或许她更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儿子。
正是这些童年的经历,造就了如今的王琳。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从未拥有过的东西,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她的儿子不在身边,她特意保留了他的房间,定期打扫,只为避免他经历自己儿时的孤单。
现在的王琳,生活简单却充实,除了偶尔参加一些活动和录制节目,她还坚持每天练舞、保持健康的身体。虽然她的生活已有许多满足,但唯一的遗憾便是,她的家里少了一个可以随时倾诉的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她当然渴望儿子的关心,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儿子是唯一的亲人。
王琳之所以如此渴望儿子的关心,正是因为她从未真正感受到过别人的关怀。对她来说,母亲对儿子的期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那些说她“爱窒息”的评论,实在太过片面。正如一首歌所唱:“常回家看看。”也许以后有些人老了,甚至会比王琳更需要家人的关怀。